如果房子會說話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生活史 英國 生活 社會學 曆史 英國史 傢居 曆史學
發表於2024-12-22
如果房子會說話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生活史,太有趣瞭,力薦
評分並不如期望的好看,欲棄之
評分歷史就是生活呀,很多我以為很現代的東東其實N年前已存在…隻是不停進化咋,很有趣﹗
評分一直想找這樣一本書來看,還真找到瞭。。。關於中世紀各種生活細節的描述,戀物癖的福音
評分一直想找這樣一本書來看,還真找到瞭。。。關於中世紀各種生活細節的描述,戀物癖的福音
露西•沃斯利Lucy Worsley, 1973~
一頭短髮、別上髮夾以固定旁分的髮線,這是露西的造型標誌。很難想像廣受觀眾歡迎的BBC節目主持人,從小就有天生的發音障礙,但這完全不減損她的螢幕魅力和專業素養。
她在蘇塞剋斯大學獲得藝術史博士學位。目前擔任「歷史皇傢宮殿基金會」(Historic Royal Palaces)總策展人。
「歷史皇傢宮殿基金會」是一傢獨立慈善機構,負責管理倫敦塔、漢普頓宮、肯辛頓宮的國傢公寓、白廳宴會廳以及皇傢花園邱園裡的邱宮。
為瞭更能體會古人的生活,她學習祖先們用魚骨刷牙、一個禮拜不洗澡,還親自挖掘中世紀的公共糞坑,跟著點燈人走遍倫敦的大街小巷,見識電燈發明之前,城市如何在夜幕低垂後,繼續享有夜生活。
她的父親是研究冰河地形的地質學傢,因此從小跟著在寒冷的國度間搬遷,住過加拿大、冰島、挪威等地。她還是熱愛慢跑的健將,曾代錶她的郡參加比賽。
BBC代錶作:If Walls Could Talk、Fit to Rule: How Royal Illness Changed History、A Very British Murder等。
譯者簡介
林俊宏
師大譯研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並就讀於師大譯研所博士班。譯作《建築為何重要》曾獲2013開捲翻譯書獎。另譯有《英語的祕密傢譜》、《大數據》、《漫畫費曼》等等。
【推薦序】
【感官與物質文化的親密對話(節錄)】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楊弘任
幾年前我有個交流學者的機會在倫敦待瞭一年,在那一整年之中,既驚訝又享受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幾個主要頻道裡所呈現的各種紀錄片,無論是談電的發現與科學爭議的歷史、二次大戰期間農場老機器與舊耕作復興的歷史、羅馬時期以來廁所演變的歷史、英國各地綠建築試驗創新的歷史、英國超市最受喜愛幾項食品的歷史、資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登基與BBC大放異彩的歷史,還是大部頭的人類文明史,一點都不煩悶。後來跟長居英國擔任大學教師的朋友們偶然聚會聊起,彼此都讚嘆這些係列紀錄片的細膩素材與輕快的敘事節奏,更好奇不少學者直接擔任片中的說故事人,甚至是直接上場參與某些歷史場景或事件的演齣橋段。當我們聊到「If Walls Could Talk」這一係列影片時,拍案叫絕,原來歷史學者兼博物館長也可以這麼演齣。
我們都記起「臥室」這一集中,這位略帶俏皮而博學多聞的女性敘事者,再現瞭都鐸時期農捨居民夜間睡覺時怎麼用各種穿著的配備,從頭到腳包得緊緊的,禱告讀經、避免夜間靈魂被盜走這一幕。也記起她找瞭技術團隊仿製全世界文明裡第一版的宮廷用沖水馬桶,親自試用時的驚險與趣味,更不用說對比於工業革命後,一般勞工階級後院簡陋小廁所裡器具與氣味的種種細節。我們聊起長久時期依窗戶口數或壁爐口數徵稅的英國過往,我們也聊起整個屋子圍繞著爐火就是主僕共同生活重心這樣的社會與傢庭結構。
「If Walls Could Talk」這樣的紀錄片之所以一點都不煩悶,多虧瞭紀錄片構想者露西•沃斯利,這位歷史學者兼博物館長,也多虧瞭英國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要廚房有廚房,要燉鍋有燉鍋,要廁所有廁所,要馬桶有馬桶,要中世紀有中世紀,要工業革命時期也有工業革命時期。整個係列影片,以物質文化的細膩再現,讓不同歷史時期裡居傢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活生生地上演。訪學過後迴來颱灣,我就一直想找這一係列影片,雖然還沒見到正式發行,但網路上早已轉載得火熱。早在2011年4月起就在BBC的第四頻道進行首播,隨後幾年也陸續在BBC各個頻道重播,至今仍深受喜愛。
在這係列紀錄片中,英國各層級博物館的豐富收藏,讓說故事人不用擔憂敘事與場景會不會有落差。當然,BBC的攝影團隊相當成熟老練,跟說故事人在影像構想上的配閤度或創新性也不在話下。這些因素共同造就瞭「物質文化」的說故事人露西•沃斯利有辦法越說越靈活,越說越起勁。
這本靈活輕快的書籍,沃斯利將不同歷史時代裡,人的視聽觸味嗅感官知覺與物質文化緊緊連結起來,宮廷裡有考究的物質文化在生活中實作展演,農捨裡也有屬於他們的物質文化在展演。就算是宮廷場景,愛吃糖的女皇還是露齣一口讓人不敢恭維的黑色牙齒,直到十八世紀上半期纔有牙膏的問世。就算是上流貴族仕女,也把「整個世界」都當作小便洗手間,蓬裙蹲下,優雅小解,人人如此也就不怪瞭。十七世紀晚期,國王或公爵也還習慣在他人麵前解放自己,「侍便郎官」或「寢宮侍從」全套服侍,朝中弄臣或外國使節在一旁則要適時驚呼,「真是天使的臀部啊!」
這本靈活輕快的書籍,固然是以英國社會史與物質文化史為背景,但卻適閤推薦給跨領域的許多讀者們。一般讀者從這本書可以無負擔地享受一個一個場景切換。從臥室裡看到生老病死,愛欲情仇;由準公共空間的性質,轉進到當代公領域與私領域如何跟著房間的功能分化而確立。可以看到「全身洗浴」這迴事,如何從四種體液醫學假說時,提醒人們避免全身入水以防疾病,轉變到美式澡盆浴室成為時尚。可以看到客廳從無到有,從好東西放在臥室裡到好東西展示在客廳裡,轉到工業時代客廳的居傢擺設狂熱,又到瞭二十世紀像是中世紀大廳一樣開放式多功能設計的迴流。也可以看到廚房與食物的歷史,壁爐與火堆扮演過傢的核心,而後消退;以往蔬果生食被嚴厲抨擊為有礙身體健康,除非是刻意為瞭腹瀉效果調整腸道,而今蔬果生食則是最衛生、最健康、最有效率的飲食律則。
沃斯利在全書結尾中,特別提醒我們參考中世紀的房子,我們在其中可能會找到當今節能減碳生活的設計齣路;與其說迴到過去是保守,不如說這是一種「激進的保守」。我想,不論是科技與社會領域裡的思考者,性別與科技研究裡的思考者,禮儀與文明歷程研究裡的思考者,消費文化領域裡的思考者,跨領域物質文化研究裡的思考者,甚至是傢庭社會史研究裡的思考者,這都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帶著濃濃趣味感的書籍,悠遊其中,讀者很容易隨著一幕幕歷史場景,不斷品味感官與物質文化的親密對話。
引言
第一部 臥室的祕密歷史
1—床的歷史
2—齣生
3—母乳無敵?
4—女用內褲
5—祈禱、閱讀、隱藏祕密
6—疾病
7—性
8—受孕
9—性偏差和自慰
10—性病
11—在床上穿什麼?
12—與王共眠
13—睡眠的歷史
14—在床上遭到謀殺
第二部 浴室的祕密歷史
15—沐浴的來臨
16—洗浴再起
17—浴室誕生
18—別忘瞭刷牙
19—為鬍子辯解
20—戰鬥之妝
21—整個世界,都是我的洗手間
22—汙水下水道的奇蹟
23—衛生紙的歷史
24—月經
第三部 客廳的祕密歷史
25—坐得舒適
26—雜亂時期
27—熱和光
28—說到僕人
29—那麼,誰要來吸客廳?
30—坐直身體
31—燦爛、禮貌的微笑
32—親吻和求愛
33—死亡(以及參加自己的葬禮)
第四部 廚房的祕密歷史
34—為什麼曾經是男人當廚子?
35—不再發配邊疆的廚房
36—臭味的力量
37—攪拌、刷洗、纍個半死
38—冰冰涼涼
39—飢餓
40—嘗試新的食物(還有飲料、還有藥)
41—嚼一嚼、吞一吞,打打嗝、放放屁
42—舉起手肘
43—醬汁的政治效果
44—他們老是醉醺醺?
45—討厭的碗盤清洗工作
結論:以史為鑑,可以學到什麼?
緻謝
【引言】
為什麼沖水馬桶要花兩百年纔開始流行?為什麼不認識的人可以同睡一張床?為什麼有錢人怕水果?從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傢居生活歷史,希望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們會一一研究傢庭裡的四個主要房間:臥室、浴室、客廳和廚房,瞭解過去的生活,查齣古人在床上、在澡間、在餐桌上、在爐子旁邊究竟幹瞭些什麼,從熬醬、哺乳、潔牙、自慰,到梳妝打扮、結婚成傢,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過程中有些有趣的發現,像是臥室在過去其實是人聲鼎沸的半開放空間,要到十九世紀纔專門用來睡覺和做愛;浴室更要到瞭維多利亞時代晚期纔獨立成形。而讓人意外的是,浴室之所以發展如此緩慢,並不是因為技術不夠創新,而是因為民眾對於個人衛生的態度尚未進展。至於客廳會齣現,則是因為當時的人開始有錢有閒;我發現客廳就像是劇場舞颱,屋主會在賓客麵前上演自己的理想生活。而講到廚房的故事,其實就是食品安全、交通運輸、科技和性別關係的集大成。看清這一點之後,我對自己的廚房也完全改觀。
這本書就是有許多很小、很奇怪、看起來沒什麼的細節,但也就是從這些細節裡,我們可以勾勒齣整個社會最大、影響最廣、最具革命性的改變。從一個人的傢裡齣發,最能知道他如何安排時間、空間和生活。亨利.詹姆士《仕女圖》(The Portrait of a Lady,1881)一書中,梅爾夫人就說過:「我對各種東西可尊重瞭!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各種身外之物來定義……房子、傢具、衣服、讀的書、交的朋友,從這些地方都看得很清楚。」而早在1853年,藝術評論傢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也曾問:「看看自己的房間,你看到瞭什麼?」當然,這個答案至今未變:你看到瞭自己。正因如此,不論古今中外,大傢都會為自己的房子花上大把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寫作這樣一本關於傢居生活的歷史,我還學到瞭什麼?我發現,很多事情其實是生物本能所緻。許多重大的社會動盪,追根究柢隻是因為人們看待和對待自己身體的方式有瞭一些小小的變化。另一件我也覺得有趣、有意義的發現,就是過去那些受到壓迫、貧睏潦倒的人,其實日子過得不見得比今天差。對許多人來說,工業化其實是件壞事。在過去,一旦有錢就得承擔某些現今難以想像的社會責任。但和傳統歷史書籍所見略同的是,我們可以看到生活條件還是隨著時間慢慢改善瞭。看來嚴酷的法律,最後都放寬;總會有些驚人的發明,輕鬆解決瞭過去的問題;未來還是充滿瞭希望。從我的結論看來,要抵達美好的生活,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歷史可以為我們指點方嚮。
本書相關研究除瞭圖書館,還得到另外兩方的協助。首先,我在慈善機構「歷史皇傢宮殿」(Historic Royal Palaces)工作,所有同事的任務正是讓歷史再次活生生在遊客麵前上演,本書主題其實就是我們的日常話題。其次,我也很榮幸能為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關於居傢歷史的電視影集。拍攝過程中,我得以親身嘗試許多書中提到的流程和儀式。像是我曾經幫維多利亞時代的爐颱磨光打亮;提著熱水倒進尚且還沒有自來水的浴缸;點過煤氣路燈;走過十九世紀的下水道;睡過都鐸王朝時期的床;喝過喬治王朝時期用海水調的藥;找來一隻狗幫忙轉烤肉叉;甚至還曾經用尿當作清潔劑。每次重現一些過去的傢居生活點滴,我就更瞭解現在的居傢是為何、又是如何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像這些單調無趣的工作,對過去的人來說常常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根本無需思考。瑪麗林.弗侖區的經典女性主義小說《女廁》(The Women's Room)就有一個角色高喊:「我說的是理想、高尚、原則。為什麼你總是要把整個水平拉低到世俗的、普通的、臭烘烘的、該死的冰箱?」但我認為,自傢的任何一個物品其實背後都藏著重要的故事。你和冰箱的關係,就會透露許多關於你的資訊。冰箱是滿的還是空的?和別人閤用嗎?會自己清冰箱嗎?還是有別人會幫你清?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會定義你在世界上的位置。正如約翰遜博士所說:
對於人類這麼渺小的生物來說,沒有什麼是小到不重要的。正是透過研究小東西,纔能得到大知識,使苦難消退、而快樂無窮。
【第一部分 臥室的祕密歷史】
人類歷史上,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一片空白。我們很少討論那些人悠遊於夢鄉、或是昏昏沉沉即將入睡的時間,但這確實值得注意。
如果說世界是舞颱,臥室就好比是個後颱,讓我們休息準備之後粉墨登場。現在也認為臥室是一個私人的地方,如果沒敲門就闖進他人臥室,可真是粗魯至極。
然而,這其實是滿晚近纔齣現的想法。像是在中世紀的人,並沒有什麼睡眠專用的房間,隻是有一個「生活」的空間,剛好可以休息;而這個空間也能用來吃飯、閱讀、開派對,同樣的空間、多樣的用途。如果講的是要有自己的床、自己單獨的房間、自己一個人睡,就真的是相當現代的概念。
雖然到瞭最後,臥室和客廳終於有瞭各自獨立的功能,但在一段漫長到不可思議的時間裡,臥室還是一個社交空間。在臥室接待,會讓客人感覺特別受禮遇;這裡也會上演求愛和結婚的戲碼;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連生產也是由一群人共同來幫忙。一直要到十九世紀末,臥室纔變得獨立而隱密,隻剩下睡眠、性交、齣生和死亡在此上演。而到二十世紀,生死大事也移至醫院,不再屬於臥室。
正由於臥室絕不隻是睡覺的地方,研究社會歷史,就不能錯過臥室。
【第二部分 浴室的祕密歷史】
二十世紀中期之前,一般人傢裡還不見得有獨立的浴室。但在這個部分,我們要討論的是洗澡、排泄、整理儀容,這些活動今天都是發生在最私密的場所:浴室裡。在英國住宅中,浴室通常是唯一有鎖的房間,但裡麵的事卻不一定一直都見不得人。
另外,身體清潔這件事,也不見得都是與時俱進。很多人可能沒想到,其實中世紀有許多人很愛上公共浴場,到瞭都鐸王朝時期反而覺得洗澡是件危險的事,所以中世紀的人可能聞起來還比較清新。到瞭喬治王朝時期,重新找迴瞭對洗浴的熱情,終於擺脫超過兩個髒兮兮的世紀。然而,對很多人來說,洗澡在二十世紀前都還隻能是拿著一盆水、在臥室裡湊閤湊閤。
今天看來,沒有熱水的生活簡直是末日,但其實對於「乾淨」的概念,現在和過去大為不同。浴室的歷史,也正是對於清潔和社會習慣的思想發展史。至於接管技術的改進,並不是引導改變的因素,而是思想改變的結果。
【第三部分 客廳的祕密歷史】
現在讓我們走進房子裡的公共區域,在這裡生活就像一場戲。
曾有一度,可以說所有的房間都是客廳。房間就像是舞颱的佈景,會因應不同活動而迅速改變裝飾擺設。十八世紀前,房子裡沒人坐的椅子會一律嚮後推、靠牆擺放。賓客在場的時候,客廳裡可以看到最中規中矩的行為、或說最無聊的舉動,但如果為瞭求婚、婚宴、喪宴,客廳裡就上演有喜有悲、有笑有淚的場景。會看到客廳的除瞭傢人、更有訪客,等於是一場藝術大秀的錶演。
究竟為什麼,客廳(living room)最後會發展齣不同類別,形成小客廳(drawing room)、大客廳(parlour)、晨光室(morning room)、吸煙室(smoking room)等等?說法之一,是因為禮儀的改變:時移代進,有些行為漸漸變得不好見人。例如在十七世紀齣現瞭「disgust」(噁心)這個字,講的是食物腐敗或其他惡臭給人帶來的反感。時人漸漸認為用餐應該要有專屬空間,不該使用客廳。另外,大傢開始享受孤獨,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紳士喜歡閱讀研究,這時就需要安靜而私人的空間。第三則是消費型社會的齣現。謀生的經濟型態從「種植」開始變成「製造」產業,於是齣現許多傢用產品和設備。而且,屋主的東西愈買愈多,自然也得要有不同的空間來擺放。
中產階級既創造瞭工業時代,也被工業時代所創,還發展齣對居傢擺設的狂熱。維多利亞時代,理想的中產階級上層傢庭會有數個接待賓客的房間,各有神祕奇特的習慣和禮儀,至於比較貧睏的傢庭,就隻有一個共用的起居空間,於是兩種生活高下立判。此時的客廳發展可說是達到巔峰。在二十世紀,客廳又再次變得不那麼正式拘謹;像是現在如果採開放式設計,客廳就很可能又迴到中世紀的大廳一樣,一個靈活、多用途、易調整的空間。或許,你還會有客人就睡在客廳的沙發上呢。至少,我的沙發就是如此。
【第四部分 廚房的祕密歷史】
英國早期的普查,數的不是人頭或是房子,而是數你傢有幾個壁爐。而在中世紀,整間房屋最重要的核心地點,就是做飯用的火堆。但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廚房卻被逐齣傢門或是趕到地下室,煮飯成瞭僕人的活,傢族成員不屑一顧。直到最近,這件事纔又迴到傢庭的核心。
至於另一個關於廚房的改變,則是從生食走到熟食。我們現在提倡要多多認識自己的食物,想知道每樣食材是從哪裡來,盡量減少運送的路程。我們知道原始未加工、多纖維的食物有益健康。但其實在不久之前,人類喜歡的還是易消化、精緻加工過的食品。有好幾個世紀,當時的人費盡心力,隻為瞭別吃到生的蔬菜水果。與其他國傢的交流也對英國飲食有所影響,像是亨利八世就吃過椰子,喬治王朝時期的人也已經嚐過瞭芒果和義大利波隆那腸。
科技改變瞭廚房的樣貌:原本的壁爐,被烤爐和爐颱漸次取代;柴火先換成煤炭,後來再轉變為天然氣和電力。
但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廚房其實非常保守。烹飪這件事很講規矩,廚師可說是傳統的守護者,彷彿用食譜來統治世界。像是一八一七年〈關於麵糰的學術論文〉便寫道:「無論是帝國、王國、國傢或是共和國,其實就像是布丁,成分都是人、隻是方法不同。」
由此看來,食物也是政治,而廚房也就成瞭各種階層和性別的戰場。
【37 - 攪拌、刷洗、纍個半死】
說到烹調,最重要的就是火。如果想要產生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讓醣類食物齣現焦香的脆殼和其他豐富的風味,就非得拉高熱度纔行,像是麵包殼、巧剋力、黑啤酒和烤肉。除瞭梅納反應之外,褐變反應還有另一種「焦糖化效應」,就是把糖煮成焦糖。無論何者,都需要很高的溫度,都是高等的烹調方式。
至於燉煮,雖然需要的熱度較低,但無法帶齣兩種褐變反應風味強烈的苦味或甜味。比頓夫人就曾說燉煮「燃料用量最省,是最便宜的烹調法。而且能用最便宜、最下等的肉來做,一點都不浪費。」瞭解這兩種烹飪方式的經濟效益之後,不難想見為何從都鐸王朝時期到現在,需要大火高熱度的食物常常齣現在富貴人傢的餐盤上,像是亨利八世的廚房就會做鏇轉串烤的烤雞,而現在那些億萬富翁就算已經多次心臟病發,也還是抵擋不瞭煎鮪魚排的美味。
中世紀農捨全傢就是一個大房間,房中間會有一個爐颱,下麵鋪著一片平坦的承煤石,火堆就在上麵雄雄燃燒。有時候,爐火會連續燒個好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會熄滅。之所以爐火會受到妥善照料,原因就在於光是要點火都絕非易事。至於在火上,會掛著圓底的鐵鍋。雖然圓底鍋不能放在桌子上,但卻有很多其他優點:它製作方便,能輕鬆放在沙土地上,也能放在鐵三腳架上。至於想要輕鬆攪拌不燙傷,你需要的就是一把長柄木頭湯匙。
這種設計非常簡單,但又十分實用。任何食材都可以全部丟進鍋裡變成所謂的「濃湯」(pottage),煮上一整天、也不用有人一直照料。
接下來的烤爐,就得投入大筆金錢,而且多半位於戶外。現在的烤箱會在整個烹調過程持續加熱維持溫度,但過去的烤爐則完全不同:烤爐為石砌或磚砌,要先把柴綑放在爐裡燃燒加熱,接著把灰鏟齣來、把麵包送進去、關上門,讓麵包在這個溫度慢慢下降的烤爐裡烤著。
我曾經用過地貌與曠野博物館的麵包烤爐,爐門為木製,使用前還得先泡在水裡,以免燒起來。至於爐門旁邊的縫隙,則是用生麵團捏成長條將其封死。等到連這條麵團都烤熟,我們就知道裡麵的麵包必然烤好瞭。裡麵的餘熱還剛好再烤一輪蛋糕或餅乾(biscuit)。「bis-cuit」的字根意義正是「第二次-烘烤過」。
到瞭一八六四年,建築師羅伯特.剋爾已經提到「效率」成瞭地下室廚房的首要考量。他寫道:「設計傢庭住宅的時候,應該考慮傢人的職業;但作為工作場所的時候,則應該考量實際工作狀況……每個僕人、每項作業、每個器具,應該都會有唯一正確的位置。」
作傢威爾斯(H.G. Wells)就曾經有傢庭幫傭的經驗;他的母親曾在薩塞剋斯的阿帕剋當管傢,威爾斯就這樣「在地下室裡」長大。他的小說《奇普斯》(Kipps,一九○五)寫到,在那些歷史久遠、諸多不便的老房子裡,僕人會遇到些什麼問題:「他們蓋這些房子的時候……好像不把女生當人看……這種房子會把女生纍死。我相信正是因為這些房子都是男人蓋的,纔會搞齣這麼多工作和麻煩。」同樣令人氣結的是,如果看看所有傢用電器或清潔劑的廣告,裡麵的女傭都還穿著危險又不切實際的高跟鞋。即使是男僕也不好受:有個男僕就算過,自己在倫敦工作的那個傢庭,「全傢從上到下共有八十階樓梯,要應門得走十六階,要把茶端到客廳有三十二階」;另一位男僕也算過,在忙碌的時候,他每天在那個傢裡得走上將近二十九公裏。
工業時代另一項驚天動地的改變,就是將廚房裡開放的火爐變成瞭封閉的爐颱。
爐颱其實是種昂貴而且需要細微調整的設備,得要仔細清理維護。每週需要兩次一大早為它「抹黑」(blacking),每次大約需要九十分鐘。過程其實就是用黑色石墨的磨光劑抹到爐颱的鐵製錶麵上,再為它磨光打亮。至於這種有毒的磨光劑配方,在一八二五年的《男僕指南》就有記載:「二誇脫淡啤酒,八盎司象牙墨,三盎司糖漿,一盎司冰糖,半盎司阿拉伯膠」,加上「濃硫酸」。我曾經親手「抹黑」過舒巴勒莊園(Shugborough Hall)的爐颱,知道指甲下方可得黑上一整個禮拜。
然而,過去那些得不停為爐颱加燃料、燒火、照料、清洗的工作終有結束的一天,瓦斯爐在一八五一年的萬國博覽會隆重登場,當時的廣告詞就是「不用工資的僕人」,到瞭一八九八年,已經有四分之一的傢庭擁有瓦斯和瓦斯爐。隻是,很多人的爐子並不是買,而是嚮當地的瓦斯公司租。
一九二三年齣現瞭一項瞭不起的發明:瓦斯爐自動調節器(Regulo),可以調整瓦斯爐的熱度,於是有史以來,終於首次可以用已知的溫度、固定的時間來煮齣一餐。這下子,烹飪從藝術變成瞭科學。廣告將瓦斯爐自動調節器奉為「對妻女無上的福音,讓她們能用最少的心力、自動化的準確程度,為我們準備餐食。」
雖然瓦斯有價格優勢,但在十九世紀末,電力強勢挑戰英國最受歡迎廚房燃料的寶座。供電初期,不同城鎮不同電廠供電的電壓不同,形成電力係統的一大缺點,代錶著製造齣來的電器無法全國通用。到瞭一九二六年,英國鋪設瞭國傢電網係統,情況終於開始改變。一九三○年,一群電器製造商總算同意採用同一套爐具標準。這下,電力公司可以大力宣傳電力優於瓦斯之處:簡單易用、更安全、也更清潔。儘管如此,到瞭一九三九年,用電爐的英國傢庭仍然隻有百分之八,但用瓦斯爐的卻高達百分之七十五。
二次戰後,英國人口壓力開始變大,住房也因而愈來愈組件化、標準化,要擠齣所有可用空間。現代化標準廚房其實是德國人的發明,首先齣現於一九二六年在法蘭剋福的國民住宅計劃,安裝瞭上萬組這種所謂的「法蘭剋福現代化標準廚房」(Frankfurt Kitchens)。這種靈感來自於火車上狹窄的餐車廚房,空間侷促、但設計精良。這些設計對當時的人來說極為現代,工作檯像抽屜一樣拉齣來使用,滴水闆也採用鉸鍊設計,可以摺疊收納。在這種廚房裡,傢庭主婦就像是工程師,做飯要快速而且有效;而事實上,最初的設計正是要讓德國主婦儘快做完飯,好空齣時間到工廠做工。隻不過,這種設計的缺點也在於尺寸太小,婦女隻能一個人待在廚房,不僅沒辦法同時看著孩子,其他傢人也沒辦法幫得上忙。
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蘭剋福廚房在英國可能會更受歡迎。但在戰後,英國人對德國實在興趣缺缺,因此寧可從美國這位盟友這裡尋找廚房設計的靈感。美國地廣人稀、少受戰爭蹂躪,於是有大型豪華的冰箱和廚房設備,這成為戰後英國所追求的目標。
看看自己的房間,你看到瞭什麼?答案是,「你自己」。
BBC熱門節目主持人,探詢「傢」的祕密歷史
衛報、Antonia Fraser推薦
傢,不隻是抽象的心靈避風港,傢居的物質層麵更是別有趣味,反映齣我們的慾望、期待和新的追尋,也瞭解人類如何生活、相愛與死亡。
露西•沃斯利,這位俏皮、幽默的歷史學傢,不僅在BBC以實境體驗古人生活的方式,主持節目,還將更多精彩的內容寫作成書。她從臥室、浴室、客廳、廚房,一路展開,帶領我們探詢這些傢居空間的分化與演進,細數各項物件進入傢居生活後,促發的新社會關係與新知識。
舉個例子,我們當今記載精細的現代食譜,例如:對於火候的精準控製,是依靠瓦斯爐的發明纔能辦到的。在瓦斯爐發明之前,傢常的烹調方式是燉煮,一爐火,一個鍋,把東西全部丟進去,最能有效處理食材。等到瓦斯爐、電爐發明之後,人類的廚藝纔大為精進。人們開始能精準掌控溫度、計算時間,客觀地傳遞烹飪知識,製作齣古人無福享受的菜色。
又例如:客廳是用來建立社會關係的,當沙發引進之後,我們不必再正襟端坐於單張個人椅上,而能與朋友並肩同坐,輕鬆地錶情達意,適切地展現身體語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瞭新一層的操作空間。
物質文化還深深刻蝕在我們的語言情境裡,例如:古代的床,床底由繩子縱橫交叉、撐齣平麵,上麵再鋪上稻草等柔軟物當床墊。唯有繩子夠緊繃,撐齣的平麵夠硬實,睡在上麵纔舒適。於是,英文裡麵Sleep Tight(「晚安」)便是這麼來的。
看看房間、研究日常物件,在作者信手撚來的小故事裡,最後,我們看到的是一部人類行為的演進史。
凝固在房子里的历史记忆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更有计算不过来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从房子里能够看出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影子。作为历史的实物见证,房子不但承载着历史文明,还是连接着历史的过去和未来的节点。在《如果房子会说话》一...
評分凝固在房子里的历史记忆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更有计算不过来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从房子里能够看出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影子。作为历史的实物见证,房子不但承载着历史文明,还是连接着历史的过去和未来的节点。在《如果房子会说话》一...
評分 評分 評分开始因为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所以购买了一本这个书,但是在阅读后,发现即使应用跳读的方法也觉得很重复絮叨。作者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所列的项目也是随机选取每个项目,又根据意识流走的很远,远到自己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书中按名字应该说是房子的相应的历史,各个房间设置...
如果房子會說話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