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原籍山东济南,穆斯林。1948年秋生于北京。
高中毕业后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插队,放牧四年。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历史学硕士。曾就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均退职,为自由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1978年以来,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二届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5 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是张承志总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次居留日本经历的一部心血之作。勾勒了中国读者渴望了解的一些日本历史文化梗概;独自的体验里,凝结着对天下大势的估计。不同于往昔的名人旅日谭,也不同于当今的学者论文集,《敬重与惜别》以良知与自省为武器,疾呼历史的大义、国家的和平,以及民族精神的升华。
如果说一开始翻阅是还害怕张的偏激的性格会影响其客观性,那么放下书本后,不得不说,张的立场尽管仍然过左,他传递的讯息和依凭的史料却具有足够的厚度,足以使我们客观的看待日本的近代史以及日本对中国、亚洲的思考过程。他不是勾画一个简单的日本的印象,而是交待了整个历...
评分 评分曾经,日本的NHK拍摄的关于二战时期的731部队在东北做人体实验的纪录片后。看完这个纪录片后,我臆断这是一个好的信号:标志着日本对于真实历史的反思已经开始。并为自己意淫的这一念想而有那么一刻的沾沾自喜。 可是,这样的念想确实源于我的无知。日本群体中这样能站在全人类...
评分背地里我喜欢管导师叫老头儿。老头儿喜欢张承志。大四的某段时间里,开口闭口《北方的河》,《黑骏马》。后来我去翻《北方的河》,在榆中图书馆二楼的一个大屋子。翻完最后一页,抬头正望见后山。扑面而来的和在胸中跌宕而生的气,正迎头相遇。散不出去,却郁积起来,在体...
评分如果说一开始翻阅是还害怕张的偏激的性格会影响其客观性,那么放下书本后,不得不说,张的立场尽管仍然过左,他传递的讯息和依凭的史料却具有足够的厚度,足以使我们客观的看待日本的近代史以及日本对中国、亚洲的思考过程。他不是勾画一个简单的日本的印象,而是交待了整个历...
「你是中國人,所以要證明自己。 必須感受一種透明的或有色的、禮貌的或霸氣的、有形的或隱密的----提問。這一質問滿是文化意味,中國人不能避而不答。雖然,它的暗藏之中,也包含著剔得清、與理不盡的內容。 」值得深思。
评分因为喜欢《黑骏马》,我对张承志一直是颇具好感的。然而读了这本书,颇感幻灭。推荐友邻书评《傲慢与偏见》https://book.douban.com/review/4603219/,赞同其中对张的批评,不赘述。此外我还深深感觉到张身上明显的各种烙印:时代的,宗教的,民族的,以及个人经历带来的好恶处处可见。很遗憾一个作家却不能摆脱偏狭,立论主观、敏感,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貌似命题宏大,实则他自己价值观混乱。自相矛盾之处比比皆是,还很容易自我感动。
评分对中日深层理解非常深刻的一本书,被评为“比《菊与刀》还深刻”。
评分中日关系 捋不清 理还乱 张老师从几点的论述最终为了我们勾勒一个中华文明复兴的路线,而日本就如表兄弟一般遥祝中华文明的安康 但由于内敛自负羞于表达 但身体诚实他们践行出了阳明学知行合一的成果 闭卷之时心中不免有些期许!
评分别有一番风味。有些话说的挺“非主流”的,自觉这样说话的已经不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