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小說傢、劇作傢、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齣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後迴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在悶熱的夏日,乏味的假期旅行途中,突如其來的謀殺擾亂一傢人的行程,妻子也在偶然的情況下捲入案情。小說圍繞一場旅行與一樁凶殺命案展開,展現相似的兩段愛情三角關係,迷亂、絕望的情緒似乎已進入杜拉斯的創作風格。
喜欢坐在高高的屋顶上的男人.我想他不难过吧,他杀死自己的妻子和邻居,然后一个人抽着烟像猫一样墉懒地坐在烟囱旁边.也许他会在雨里在裹尸布下面微笑。 玛利亚救不了他的,她以为她救得了他,但是他还是自杀了,其实他已经逃离警察的围捕,可以很好的活下来.就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人...
評分最初是冲着书的好看买来的。精致。仅仅为了占有。 一读就读下来了。熟悉的杜拉丝。大提琴的声音。我说熟悉,不是说我读过多少。相反,之前只读过她的《情人》。也不知道《情人》读完过没。那时候是坐在公共汽车上读。读着就睡了。第二天同样的时刻,同一路车,拿起来重新读,...
評分 評分她寫的不是故事,是情緒。
评分小說處處都是隱喻。罪犯帕斯特拉和瑪麗亞處境的相似,煙囪描寫,忽隱忽現似是自己內心對丈夫與剋萊爾的曖昧所産生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最終她選擇對帕斯特拉施以援手,希望同病相憐的這個人能夠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像自己一樣痛苦。但最終帕斯特拉的死刺激瞭她,她成全瞭丈夫與剋萊爾,但丈夫卻於此時醒悟過來,但她已經曆過絕望,不願再接受丈夫虛僞的錶演。文末亦是隱喻:“他臉上時而貼著白粉勾畫的笑容,時而戴著愛情的麵具;這愛情如醉如癡、有氣無力又叫人惡心,令你對人産生錯覺。”小說宗旨該是此,觀賞戴麵具舞者的眾人同時也戴著麵具。
评分夏夜的神秘和壓抑,纏繞在每一句。
评分這本書延續瞭杜拉斯一貫喜歡的寫作風格,決絕且絕望的愛情,無論你身份如何,那種深刻的無力感盤桓不去,讓人陷入壓抑情緒無法自拔。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杜拉斯的情欲描寫總是十分喜歡,文字一點不露骨,然而那一種黏膩的情欲流轉,文字精巧動人。
评分夏夜的神秘和壓抑,纏繞在每一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