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 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 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 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 Peter Matthiessen 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Olympic National Park 霍河雨林 Hoh Rain Forest 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戈登·汉普顿,声音生态学家,艾美奖获奖录音师。作品获林白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以及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肯定。《时人》杂志、公共电视网一部全国性电视纪录片,以及汉普顿的新声音纪录系列“环境声音画像”,曾特别报道他的声音画像。其公视纪录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为他赢 得艾美奖“杰出个人成就奖”。目前居住在华盛顿州安吉利斯港。
约翰·葛洛斯曼,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奥杜邦》、《君子》、《国家地理旅行者》、《纽约时报杂志》、《户外》、《大观》、《美味》、《史密森杂志》、《运动画刊》、《美国周末》等杂志。目前居住在新泽西州山湖镇。
是被第一章其中的一段话吸引后买下的。书中每说几句话,都会有一个当时声音的分贝数据,刚开始看有点不习惯。文学性,由于作者本身的文学修养限制,比较大白(●—●),没有特别优美。但是可以感觉到他的真挚和热爱。看完后会不自觉脑补那些不知名字的自然界生物的声响,会想要...
评分录音师 虚是不可沉浸 从高山望不见 从泥土触不见 从睡眠悟不见 唯从静中倾听 鹿群在人迹罕至的溪边低头 小熊踩出摘取黑莓的路 深林寂然 一层鸟鸣、一层叶声、一层泉迂 自然中所有时刻的回响 剥落幻觉,余下屏息 顺从,是喧嚣中提取的静谧 你的抵抗,以低分贝忘却动作 孤独地...
评分是被第一章其中的一段话吸引后买下的。书中每说几句话,都会有一个当时声音的分贝数据,刚开始看有点不习惯。文学性,由于作者本身的文学修养限制,比较大白(●—●),没有特别优美。但是可以感觉到他的真挚和热爱。看完后会不自觉脑补那些不知名字的自然界生物的声响,会想要...
评分 评分因为知道台湾声景协会,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人在关注声音的问题,然后就听闻了《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赶紧借来看看。 实话说,书写得有点琐碎,很多时候都看不下去,但不失是一本好书,因为它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开始关注到寂静的意义。 以往,我对安静的关注,...
作者洋洋洒洒、不厌其烦地表达了用两页纸就足够讲清楚的观点。一次次地写“上有飞机飞过”看得我尴尬症都要犯了。简直是咬着牙才翻完的。
评分寂静并不是指某样事物不存在,而是指万物都存在的情况。有些书不能读,因为读了就像耳朵被打开了,就再也关不上,于是现实的世界就难以忍受了。
评分虽然对作者开着噪音汽车寻访寂静心有芥蒂,但是还是很有启发性的一本书
评分寂静并不是指某样事物不存在,而是指万物都存在的情况。有些书不能读,因为读了就像耳朵被打开了,就再也关不上,于是现实的世界就难以忍受了。
评分虽然对作者开着噪音汽车寻访寂静心有芥蒂,但是还是很有启发性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