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2003-2007年被借调到香港中联办做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90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96年)和法学博士(1999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和宪政理论,著有《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奶奶)、《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与富勒论战》(法律出版社,2006年)和《超越法学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立法者的法理学》(三联书店,2007奶奶)等。译著有《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7年)等。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强世功
出品人:
页数:377
译者:
出版时间:2014-8
价格:4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0380
丛书系列: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精装新版)
图书标签:
  • 香港 
  • 政治学 
  • 香港问题 
  • 强世功 
  • 中国政治 
  • 政治 
  • 中国 
  • 当代中国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作者对香港以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他想追问的是“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全书共13章,从2007年第9期开始以“香江边的思考”为副题在《读书》不定期连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书记载了我对香港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我想追问的是:“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希望把香港作为中国的中心问题来思考,将其看作是理解中国的钥匙,因为它一方面生动地展示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与政治之间的较量,另一方面也暗含着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最根本的不同。”

——强世功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再赴香港之前把 中国香港 的最后几章扫完了 正如作者所言,此书是在从中国看香港 首先,作者还是有很多局限性。话语中,他显然还没有能够调和中华文化和民主自由此类价值的能力。他算是一个中央派过来认真研究香港问题的人,一个代理人,但还不是能够理解双方的中间人。甚至...  

评分

在反思中国政治治理理念建构方面,强世功也做了许多理论梳理和建构。应该说,“一国两制”制度是中国执政党的伟大创造,这种创造具有高度的政治想象力和魄力。“在香港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超越了现代西方的政治治理论。是在最深层的思考上延续了儒家传统的天下观念,这种“...  

评分

先表明身份,没上过强老师的课,但看过强老师全部的书。所以我觉得还是可以在这简单说说一个本科生的看法。(个人非常同意匿名用户的话"以强老师的学术水平,知乎上无一人可评价他") 先说结论:他是一名真正关心中国问题并真正探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学者。从他的书中,可以看到一条...  

评分

一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强世功老师在法理学界素有盛名,某年他来石瓦坡讲学,负责主持的付校长打趣说,不认识强老师的学生不配学习法理学(大意如此,当然付校长本人的主业也是法理学)。强老师也不仅只在大学的讲坛上耕耘,作为政治哲学的研究者,他的抱负也施展在了具体的中国政...  

评分

首先,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强世功教授本书所具有的无可争议的大陆的政治正确性。全书最基本的一个理论应该说的是民族国家这个框架,作者所说的从中国的视角看香港,把香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纳入中国问题的观察,事实上与回归前后中央对于香港的统战宣传以及具体的政策...  

用户评价

评分

打四星是认为作者提到了一些真问题。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其内在与主权国家以及宪法之间的张力,现在是不得不直面的时候了。强的一部分价值观,仍然不能苟同。

评分

前几年为了备课看的,结果迅速被吸引,并一再翻看。作者讲明白了一百多年来香港的很多问题,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以及国际关系,有历史梳理,有现实关怀,也把大英帝国的政治嘴脸摊开来任人围观。有趣的是,作者的很多论述都让我想起了诸葛孔明怒骂王朗。

评分

利用country和state这两个词源的论述,作者很“画龙点睛”地点出治理香港的大框架——放在country这一具有中国古典特质、多元边疆模式的大框架来进行。country是文化和价值观相互联结的政治实体,state是抽象的法律制度建构起来的政治组织,可以预见的是,香港的未来要在country和state两个层面一起努力,不过country这一条道路会是任重道远,state层面的改革或许是单一制的色彩更浓吧????。 作者的论述是很有逻辑和文采的,有些人不必为了政治立场不同打一颗星吧。

评分

此书引起一些人的极大不适,立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质疑此书文献的不足或作者的阅读量。立场无法探讨,只要站在国家一边,有些人就恨不得打负分,政治失意湮没了理性。至于文献和阅读量,这是史学出身的人的学科病,将史料优势凌驾于其他优点之上,这是他们打低分的依据,反之即使论证得奇烂无比,史料多且独特也可以得到不错的分。但此书是基于政治文化视野的论著,着重于借助典型史例并结合社科理论来分析论证,故称之为历史/政治社会学也未尝不可。况且要准确使用史例,没有充分文献准备和理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阅读量和文献掌握不存问题。实际上,此书真正不足在于低估了香港社会的恋殖心态,以至于诉诸中华主义和老祖宗威力来感化港人的对策建议显得很一厢情愿,肉麻至极。而此书让我欣赏在于其国家治理格局,摆脱了实证史学的小家子气。

评分

强势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