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1973年生于河北肃宁,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哲学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著有《麦芒上的圣言》、《自杀与美好生活》。
2002 年,中国的高自杀率向全世界披露,从此自杀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本书意在透视自杀问题,以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作者通过梳理西方自杀思想的传统,理解当代自杀学背后的文化假设;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不能靠搬用那些自杀学理,而要寻找中国文化中的相应观念。要解决自杀问题,也不能仅仅铆在自杀这一个现象上,而要通过它来反观更重要的思想文化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现代中国的处境和问题,并慢慢找到应对现代性的中国方式。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余华《活着》的思考,每个人读完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作者最为一个自杀学家(第一次听说),并且经历了中西两种文化的洗礼后必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死也要活着”这句话,我在看这本书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因为觉得在那样的...
评分很顯然,本書作者從自殺問題中尋找到一個切入口,試圖來重建農村百姓的精神家園,並且他也意識到,這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任務。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某些政策上的失敗,全民精神文明的缺失已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而文化上的斷層,和外來文化的滲透導致了作者何想重建中國人精神...
评分一个成熟的社会是男人自杀比女人多,一个落后的社会是女人自杀比男人多。 作为中国问题的自杀其实更主要的是关注妇女的自杀问题,尤其是农村妇女的自杀问题。在当今的中国,女性的地位其实要比从前限于三纲五常的束缚而“自觉”依附于男人的时代更低,——因为“新时代”的女性...
评分对于中国式自杀的现象分析、概括很到位和简洁。 但是角度还是偏“政治”了一些,政治性在这个问题里应该更少甚至可以去掉的。 “如何解决”的方面比较少,但这个不能强求。 内容稍少,其实正文只有前面一半,64页。(不过相对于一些浮肿文来说,简洁是可敬的)
现代性的悖谬,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评分乏善可陈,以数据开头,以文化理论傍身,读到最后已经和自杀关系不大了。
评分相当于《浮生取义》的引言或者一部分的结论部分,算是吴飞对自杀问题的一个观点性的概述。内容为随笔的形式,所以难免每个篇章中有重复出现的观点,但作为对“中国式自杀”现象的解读,是有必要的。
评分现代性的悖谬,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评分现代性的悖谬,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