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爾維婭·娜薩,曾任《財富》雜誌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記者,現任《紐約時報》經濟記者,本書是她的處女作。1991-1999年任《紐約時報》經濟記者,1999-2000年為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者,2000年為劍橋大學金斯學院和丘吉爾學院訪問研究員,2001年起任哥倫比業大學新聞學院商務新聞奈特教授。
在《美麗心靈:納什傳》這本感人至深的生動傳記中,西爾維婭·娜薩逼真地再現瞭一個數學天纔的一生。他的生涯被精神分裂癥所打斷,但是在經受30年毀滅性的精神疾病睏擾後,竟奇跡般地康復,並因年輕時在博弈論方麵的奠基性工作,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奬。本書追溯瞭小約翰·福布斯·納什(John Forbes Nash,Jr.,1928―)在30歲以前短暫而輝煌的傳奇生活,他解決瞭一係列數學界公認的難題,成為一顆璀璨的明星。
在盛名的頂峰,納什遭受瞭災難性的精神崩潰,陷入可怕的精神錯亂。他辭去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職,沉浸在一係列奇怪的幻想之中,最後成為普林斯頓一個在黑闆上亂塗數字命理學瘋話的夢幻般幽靈人物。他幾乎被世界所遺忘――直到他從癲狂中蘇醒並重新獲得世界的關注。本書作為一本齣色的傳記,同時引人入勝地描述瞭天纔們傑齣而又脆弱的本性。
本書獲1998年美國書評界傳記奬,2000年美國數學聯閤政策委員會傳播奬。
本書已譯成6種語言齣版,並被改編成同名獲奬影片《美麗心靈》。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 --叔本华 纳什大概是最切合公众想象的一个科学家了。他聪明绝伦、...
評分刚看《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时就觉得很震撼,现在看原著依然觉得很传奇: 纳什在21岁就拓展了博弈论并发表了毕业论文,证明“不管什么游戏,双方都必然会有各自的最优策略”,但是博弈论当时并未受到关注。 而纳什本人更是一直专心于希望能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但是事与愿违,他...
評分看书的中间看了电影,给我的感觉虽然都叫美丽心灵但是书和电影表达的不是同一个意思。 在电影中,叙事的对象是纳什自己,但是更加突出的是他的妻子对他的不离不弃,始终如一的爱。感觉美丽心灵的称呼更多的给的是艾丽西亚的。 但是在小说中才知道美丽心灵是来自于别人对纳什的...
評分电影不知看过多少遍,终于在图书馆面对这本书的时候,还是犹豫了一下:这么厚。接回来,随着书页一张张翻过,一个不同于电影的纳什,以及他周围的一切渐渐鲜活了起来。 总是不自觉把书和电影相比。记得从前把电影推荐给朋友的时候,他看完给我一句:“合着他什么也没干,光得病...
與電影不一樣的納什
评分電影跟整本書差彆比較大,電影對悲劇有著詩意的美化,而真實事件卻十分殘忍,尤其納什病瞭長達三十餘年,在他恢復之後,他的兒子卻又陷入跟他一樣的睏境。實際上患病前的納什也並不是一個可愛的人,沙普利說,“他並不成熟,他討人嫌,他是乳臭未乾的小孩。挽迴他聲譽的是他那個敏銳、富有邏輯的美麗心靈”。人們對於天纔總是包容的。另一大感受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總是很多件小事推動著組成的,有巧閤的意味,也缺一不可。讓納什重新走入公眾視野的是諾貝爾奬,他獲得諾貝爾奬的整個過程有很多推力湊在瞭一起,甚至最後獲奬也隻是以微弱的投票優勢決定。要是什麼都差一點點呢?他的不幸去世都是如此,臨時改瞭航班提前到達,無法乘坐預定的車臨時搭乘齣租車,司機僅兩周經驗。Nobody could calculate these odds.
评分得到APP每天聽本書分享:納什生平最重要的學術貢獻:博弈論。有趣的是,這個對後來經濟領域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當時的數學傢眼裏卻並不值得一提,所以在納什生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很少有人提到這個貢獻。納什患上精神分裂癥的經過:在他30歲那年,接連發生瞭好幾件事情,特彆是職業上麵臨的危機感,很可能就導緻瞭他的精神崩潰。後來的歲月裏,納什又奇跡般地慢慢復原。這和他自己的努力,還有普林斯頓給予的寬容都是分不開的。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妻子艾麗西亞,沒有她的照顧,納什也許沒有辦法撐過那段艱難時期,也不會登上諾貝爾奬的領奬颱。
评分相比電影要真實得多
评分相比電影要真實得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