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计划(1974.10-2009.3),1974年10月生于东京都,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2007年正式开始科幻小说的写作,凭借处女作《屠杀器官》一鸣惊人,获得PLAYBOY推理小说大奖2008年第一名,入围了第28届日本科幻小说大奖。2009年3月20日伊藤计划因肺癌英年早逝,年仅34岁。同年,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和谐》荣膺第40届日本科幻“星云赏”最佳长篇及第30届日本科幻小说大奖,其创作才华得到科幻小说界高度的肯定。两年后,美国科幻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菲利普·K·迪克奖”也颁给了伊藤计划的这部遗作。伊藤计划的最后一部作品《尸者帝国》只写了开头,由其盟友円城塔在伊藤计划生后完成。
21世纪后叶,世界陷入被称为“大浩劫”的混乱之中。人类开始建筑由虚伪的善良与理论构成的“乌托邦”。为了抵抗这样的社会,三名少女宁可选择饿死,结果只有一名少女成功。13年后,自杀未遂的雾慧图安看见同样自杀未遂的吉安拿起餐刀割破喉咙。同一时刻,全球约有6千多人自杀,其中一半死亡……雾慧图安为了解开这么多人自杀的谜团,只身前往巴格达,没想到竟然听闻了儿时伙伴——理应已经自杀了的米阿哈的消息。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幕?
终于做到了将一个作者的书暂时全部读完,因为这个作者的书目前只有这两本,而且这个作者已经死了。 这两本书读起来都很可怕,并不是因为结局全都设定为人类毁灭,而是所描写的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太过真实。 这两本书都算是科幻类的小说,一开始要进入故事的世界观或许还有些...
评分伊藤计划的第二本小说,比之第一本屠杀器官,更有想象力,更有趣,也更合理,更深刻些。 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社会,“生命主义”已统领所有意识形态,人的一切言行都由生命监视器监控,不单监控你的饮食,还监控你的阅读,毕竟一些书乃至艺术品,都有可能引发你的血压.心理波动...
评分终于做到了将一个作者的书暂时全部读完,因为这个作者的书目前只有这两本,而且这个作者已经死了。 这两本书读起来都很可怕,并不是因为结局全都设定为人类毁灭,而是所描写的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太过真实。 这两本书都算是科幻类的小说,一开始要进入故事的世界观或许还有些...
评分 评分伊藤计划的第二本小说,比之第一本屠杀器官,更有想象力,更有趣,也更合理,更深刻些。 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社会,“生命主义”已统领所有意识形态,人的一切言行都由生命监视器监控,不单监控你的饮食,还监控你的阅读,毕竟一些书乃至艺术品,都有可能引发你的血压.心理波动...
非常精彩。情节上比上一本《屠杀器官》要连贯了不少。在科幻的设定方面,比《屠杀器官》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意识”这个概念的解释和联想非常精彩但也有些神棍。不过有两个大问题让人极其困惑。首先就是这个反乌托邦的是如何“吃人”的从头到尾没提过。再有就是,最终的boss到底为什么这么恨这个反乌托邦也没提。而且,从结果上看,这个boss不光没有瓦解这个反乌托邦,反而把这个反乌托邦强化的更加牢固了。这两点让人一头雾水。
评分非常精彩。情节上比上一本《屠杀器官》要连贯了不少。在科幻的设定方面,比《屠杀器官》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意识”这个概念的解释和联想非常精彩但也有些神棍。不过有两个大问题让人极其困惑。首先就是这个反乌托邦的是如何“吃人”的从头到尾没提过。再有就是,最终的boss到底为什么这么恨这个反乌托邦也没提。而且,从结果上看,这个boss不光没有瓦解这个反乌托邦,反而把这个反乌托邦强化的更加牢固了。这两点让人一头雾水。
评分这个故事教训我们,人类要超脱生老病死达到终极和谐,必须先舍弃人类自身。(但因为写法太中二了忍不住。。。。
评分伊藤计划死前最后一部,依然弥漫强烈的反人类情绪。相比上部,这次他想用理科生的头脑证明虚无。这应该是种等待死期的自我疗愈吧,对我来说,有种包含同情的还不错。
评分和谐的社会不需要隐私,完美的人类不需要个人意识,没有纷争与阴暗面和谐充满关爱的社会如同一潭死水无趣到爆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