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古丽·乌拉伊穆·麦麦提,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优秀新生代作家。帕蒂古丽出生成长于天山下一个多民族共居的村庄,父亲维吾尔族,母亲是回族,邻居是哈萨克族,自小就读汉语学校,能熟练使用多种语言。她以汉语写作,虽非母语,帕蒂古丽却凭借过人的语言天赋,将汉语运用得出神入化。荣获过《民族文学》年度文学大奖、《散文选刊》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人民文学奖”等多个国内重要文学奖项。
《百年血脉》是著名少数民族女作家帕蒂古丽的新作,也是代表作。
《百年血脉》用半自传的形式描写了家族五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祖国西部的百年兴衰,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宗教神话与民间传说等神秘元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难以言表的世界,作品情节紧凑、时而张狂时而柔软,时而振奋人心时而催人泪下,是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之一。
帕蒂古丽在2014年获得人民文学奖,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她对西部历史、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细致描写。
我看这本书是因为在微信朋友圈里读了一篇帕蒂古丽写的《模仿者的生活》,讲她小时候上汉校,一会儿希望自己是汉族人,一会儿又要回归到维族女孩的是身份,后来又讲到她女儿的身份认同问题。细腻而优美,但又不煽情,很像一个略带刚性的女作家会写出来的东西。 买来《百年血脉...
评分第一次接触帕蒂古丽的作品,是在新浪博客,读她的散文。 那还是几年前,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惊艳。 记得其中有一篇叫做《追蝴蝶的吐尔逊》写一个新疆小女孩面对成长时,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探索、迷茫、好奇和震颤。我惊异于作者对世界独特而敏感的微感受,充满...
评分第一次接触帕蒂古丽的作品,是在新浪博客,读她的散文。 那还是几年前,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惊艳。 记得其中有一篇叫做《追蝴蝶的吐尔逊》写一个新疆小女孩面对成长时,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探索、迷茫、好奇和震颤。我惊异于作者对世界独特而敏感的微感受,充满...
评分第一次接触帕蒂古丽的作品,是在新浪博客,读她的散文。 那还是几年前,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惊艳。 记得其中有一篇叫做《追蝴蝶的吐尔逊》写一个新疆小女孩面对成长时,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探索、迷茫、好奇和震颤。我惊异于作者对世界独特而敏感的微感受,充满...
评分第一次接触帕蒂古丽的作品,是在新浪博客,读她的散文。 那还是几年前,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惊艳。 记得其中有一篇叫做《追蝴蝶的吐尔逊》写一个新疆小女孩面对成长时,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探索、迷茫、好奇和震颤。我惊异于作者对世界独特而敏感的微感受,充满...
其他部门同事做的书,我原不是合格的评断者。很打动人感情的述事。维族流入内地城市者成为作奸犯科污名群体,边缘的AIDS,回民对跨族婚姻的压迫,原是读者熟悉的侧目事实,书坦率写,并做到足够可以理解。我相信人性的共通有助于各族共处,绝不愿发展为隔绝鄙弃和互害。对于挑剔的读者,唯一可挑的是它只有述事和感情。未做任何升华(陀陀陀啊……)
评分看了散文集失散的母亲,转来看百年的。竟然傻傻分不清次二文的区别, 散文, 小说? 小说散文?内容也基本重叠。花了一个小时快速翻阅作罢。 人民文学奖更多是表彰其民族性吧, 而不是其文学性---本来也没太多的文学性。
评分把生活的无奈,人性的拧巴还有人们顽强的生命力描写得很好。人一旦执着起来,内心的力量会大得可怕。生活也不会因为任何事停止,痛苦和热烈的信念推动我们不断前进。
评分跟散失的母亲有点差距
评分作者非常勇敢地以一种自述者的剖析冷静表达出让人略觉沉重的故事,全书也跳脱了传统小说的架构缚束,节奏散而不分,我更喜欢这样朴而不拙、不作升华的文字,就像是纪录片,它只是向你展示某一些片段和画面(及其引人共鸣的),能够随之联想到什么在于你自己。另外,在某一些方面,作者描写的非常委婉和隐晦,这或许正暗示着其特有的民族性和宗教性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