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于抗战期间创作的。为适应当时历史教学的需要,本书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出版后,成为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中国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众多读者入门历史的首选。
全书概括讲述了中国从上古到现代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对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都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本书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需求,而且对了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出生于江苏常州。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任教。与陈垣、陈寅恪和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也是中国现当代史家中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领域都有著作传世的学者。
吕思勉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两部通史:《中国通史》《大中国史》;五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八部专门史:《先秦学术概论》《经子解题》《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理学纲要》《宋代文学》《吕著史学与史籍》《文字学四种》,以及大量历史通俗读物。
先生治学态度令我敬佩。正如先生所说:“历史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但吕氏版本的中国史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另一面的参考,某些地方与历史课本上的出入较大,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较当代中小学历史教程,两本书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要深刻广泛得多,没有一定历史知识的朋友读起来...
评分在豆瓣网看到过好的中国通史有两部半的说法,特意搜索了一下,可能这就是此说的源头: 中国二十世纪,有两部半的通史,最为值得称道,它们都成于1937年至1949年之间。受西风渐入影响,此辈学人视野更为开阔;在见解上,既继承了传统史书的春秋笔法,又借五四新风跳出了传统史书...
评分请对比两张照片。石虎是石勒的从子还是从孙?书中的图表和文本不一致。 同时,书里说冉闵是石虎的养子。然而其他资料都显示是养孙。 错误不止我列出的图中所显示的两处。 还有,第11页,“冀州析为幽,冀,苏三州”。苏?你逗我?不是并? 这究竟是什么神仙书啊?都不动脑子吗...
评分虽然是给中学生的教材,但是蕴含着作者的历史观和对学生们的劝勉。对于青少年快速形成对于中国历史的整体性把握十分有益。 p214 要解决民生问题,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二者必须并行。节制资本,一则宜将事业之大者,收归官营。一则要有良好的税法。 社会的情形复杂了,赋税便...
评分看完这本书,情绪是非常复杂的。首先是对吕思勉先生的致敬,这位大家读史读了一辈子,除了最后的十余年,笔耕不缀,述作宏富。《每天学点中国史》,书名很诙谐,但是读起来颇为沉重。原因有二,一是该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吕思勉的民族主义太强烈了,一个历史学家有这么倾向性的观点,有时会让我觉得不舒服。
评分自对历史感兴趣开始就想拥有一本《中国通史》,而且是最好的《中国通史》。在网上知道了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 作为一本通史来说,这本书确实很好,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而且也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倾向。 但是我所买的这个版本并不太好,既没有插图版本好像不太对。
评分自对历史感兴趣开始就想拥有一本《中国通史》,而且是最好的《中国通史》。在网上知道了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 作为一本通史来说,这本书确实很好,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而且也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倾向。 但是我所买的这个版本并不太好,既没有插图版本好像不太对。
评分不愧为史学大师,真称得上是博古通今了,文字语言也很优美,但有一点,吕思勉先生好像只是把汉族统治过的国度称为“我国”,而把其他民族称作入侵者,建立的统一的国家归于“我国之外”,这种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让人难以苟同。
评分并不是《吕著中国通史》,应该是为中学学生编写的另一部教科书。内容文笔都好,扣一星因为书名有误导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