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录》是一个关于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珍异世界的故事,也是明万历以后南方中国的一部艺文志。出没书中的有文徽明、汤显祖、董其昌、陈洪绶、张岱、李渔、黄宗羲、屠隆、沈明臣、祁彪佳、李日华、项元汴、周亮工、吴其贞等致力于私人空间营建的诗人、画家、曲家、鉴赏家,有来自民间草根的艺人和匠人计成、张南垣、苏昆生、罗龙文、柳敬亭、汪然明,也有商景兰、薛素素、钱宜、王荪、王微、杨云友、林天素、柳如是等命运各异的传奇女子。
这些玩赏家和隐士与同时代权力场中的角逐者们共同构成了传统中国的两翼。在他们的身上,更多地呈现了一种属于南方气韵的东西,这种水墨般的潮湿、缓慢、风雅与内里的坚韧,与地理、气候相关,更与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相关,即艺术对人生的滋养和救赎。
全书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出入园林、戏曲、古物、书画、香料、梦境、茶、酒……通过一个个人物、器物和词条,上下勾连,全面铺陈,呈现一部明代江南的物质文化史和精神文化史。
本书所写虽是古典时代的人和事,却是为了丰富和安定我们的内心。书中人物在他们的时代,多是一些无用的人,他们所做也大抵是一些无用的事。谢默斯•希尼说,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能够阻止一辆坦克,但在另一个意义上,它却是无限的。如果说这些古人们在器物、戏曲、园林、居室中“凝视自身,让黑暗发出回声”,对《南华录》的阅读,也是现代人内心的一次自我凝视。
赵柏田,当代作家,学者。1969年生于浙江余姚。著有长篇小说《赫德的情人》《买办的女儿》,短篇小说集《纸镜子:七个故事》《站在屋顶上吹风》,文集《历史碎影》《岩中花树》《帝国的迷津》《明朝四季》《时光无涯》《我们居住的年代》《远游书》《双重火焰》等十余种。现居浙江宁波。
7月8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北大博雅讲坛共同主办的“激活传统:历史经验的当代叙述研讨会暨《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出席并做了精彩发言。以下文字根据朱良志教授发言整理,小标题为...
评分也许正是末世的气氛和动荡的时局,让士人们找到了逃避做官的理由,投入感官世界的迷梦。找到了为前朝整日悲戚的借口,亦或是再度出山的凛然。墨、画、香、器物、美人……一干无关宏旨的事物与士人饮酒赋诗作伴,着实令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 每每从书中惊醒,看当世的蝇营狗苟...
评分 评分录鬼簿,烬余录 文本刊特约撰稿 陈均 早年读张岱,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在《自为墓志铭》里所写的奢华生活: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评分闲来携一卷书,在安泰河畔看一池春绿,是我的主要兴致。我看得慢,一旦遇见惺惺相惜的书,便伏在咖啡馆的木桌上,细细摘抄勾连,一句一叹,倦了,看会儿枝上鸟鸣和雾中白云。这样的时光易得,只是书难得,胃口也早已被好书养刁了,很多书看过即忘,或许它们也以一种不被...
第二遍读,故事退去,就只为读他的文字。读了《南华录》,才知道最好的中文应该是这样的。温润如玉,恬静如风。
评分内容非常好看,但编辑和排版太坑爹了,错字太多,虽然是全彩印刷但图片都很小,对不起这个价钱啊
评分故事有些莫名,传说稍显鄙俗。更喜欢作者文化随感部分的韵味,而不喜浮夸的、过于刻意的个人野史秘闻。PS:错别字太多好伤眼~
评分坦白讲,此书苍白的内容,真配不上如此精美的装帧.作者以书写“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自居.但商贾、匠人、强盗、妓女,如何成为士人,不得而知;生活如何囿于附庸风雅,也不得而知;白话点笔记、野史如何谈得上撰史,更是不得而知.一看三不知.行文却还能读出翻译感,真是奇书.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居然会8分?语言非常不流畅,读起来感觉很怪。至于内容,我觉得讲的太散了,虽说宣传的概念就是很全面的介绍晚明生活,但是真的太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