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雲凱,湖北沔陽人氏。自幼喜文,長而學史。七歲進學,小學而大學,學生而教師,至今三十五年。手不釋捲,腳不停步,立誌讀萬捲書,行萬裏路。旅行不走港澳,讀書尤愛野史。惜乎情纔俱短,所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是也。轉而效仿黃氏先輩季剛先生,三十之前讀而不寫,五十之前述而不作。述者,藉古人之酒杯,澆今世之塊壘也。
中國地方官吏的政治生涯縮影
改編自清代研究珍貴史料《道鹹宦海見聞錄》
道光、鹹豐、同治三朝大員張集馨的真實官場日記
實錄政以賄成的腐敗製度、寡廉鮮恥的官場宵小、內憂外患的政治變局
一代名相、死磕派、大老虎、官痞、紈絝子弟、將帥兵勇、番邦夷人……一部官場生態白描本
從“讀聖賢書,初心不負”到“用黃老術,唾麵自乾”
寫盡一位仕途坎坷、潔身自律、敬業務實的地方官員在統治體係中的尷尬與悲涼
原著為《道鹹宦海見聞錄》,是清朝要員張集馨的自敘年譜,是其任職其間所經曆的官場人事浮瀋的敏銳觀察及看法之記錄。名為年譜,其實幾乎等於小說,對官場鬼蜮情形,刻畫入微,不亞於清末之《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比其他同類小說更真實,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研究清史名傢在寫道鹹曆史時都多次引用本書。原著以文言寫成,雖然文筆清麗,但對當下的普通讀者而言,通讀亦非易事。譯著者易文為白,刪繁就簡,將史實重新連綴成文,是為《我在大清官場三十年》。作品為“口述曆史”風格,不戲說,不歪麯,語言生動,故事性、知識性強。作者將曆史材料以活潑風趣的語言進行加工,可讀性很高。
張集馨,字椒雲,彆號時晴齋主,江蘇儀徵人,生於嘉慶五年(1800年),死於光緒四年(1878年)。1829年中進士後,在翰林院供職。1836年,受道光皇帝的“特簡”,外放為山西朔平知府。此後三十年間,在山西、福建、陝西、四川、甘肅、河南、直隸、江西等省任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撫等職。同治四年(1865年)被劾革職,告彆宦海生涯。
《我在大清官场30年》这本书无关穿越事。此书中的“我”,名张集馨,嘉庆五年(1800年)生,道光九年(1829年)科举及第考中进士。此后三十年间,先后在约八个省市任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做官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在官场沉浮之间,作自叙年谱,对...
評分 評分1、第一站 右玉 职务 山西省朔平知府(1836年五月二十四日奉旨,九月到任,1841年三月十五日升职离任),巡抚先是申启贤,后是杨海梁;布政使先是由庆林代理,后为张兰沚,按察使瑞元,雁平道章荆帆。 1838年七月——1839年三月,代理太原知府 1839年四月——1839年八月,代...
評分 評分在飞往俄罗斯的路上,开始读这本书,其实本该读一本俄国书才算搭配俄罗斯之旅,但当时我选择的是它。这本书很好读,作者将文言文翻译成了白话文,并做了一定的文字编改工作,大意没变,但读起来变得通顺、流畅,这是第一次读这种文言翻白话的文章,感觉很好,以后可以多读一点...
糾結!糾結哪!
评分主人公一屆讀書人,混跡大清官場30年,殫精竭慮勤勤懇懇,立德立功立言,三個目標一樣沒實現,其實,這不就是蕓蕓普通人一輩子的結局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麼,人的心態怎麼擺?一方麵不能沒有魄力,這是讀書人讀著讀著漸漸少瞭的東西,另一麵卻也要豁達,這是人越活越明白的法寶。總之,主人公的感慨,喚起瞭目前還是蕓蕓眾生之中的我的共鳴。因此給五星。
评分從“望盡天涯路”到“卻道天涼好個鞦”。過去的官比現在的官難當啊!
评分張椒人雲先生對琦文勤公評價甚高,各種能力實在是遠超時人。
评分看多瞭帝王將相宏觀經濟,這本講述真實官場經曆的書就格外有意思。吏治敗壞,腐敗遍地,防務鬆弛,官場各種陋規橫行,小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龐大的官僚階級就像巨大的吸血蟲,大清亡得一點都不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