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舒煒光)
緒論 科學真理的探求1
第一節 科學認識形成論的研究方式1
第二節 科學認識形成論的邏輯綫索8
第三節 真理問題上邏輯研究和曆史研究的統一14
第一章 科學事實(彭湘慶)18
第一節 科學事實與客觀事實18
一 科學事實與經驗事實、客觀事實的關係19
二 科學事實的特點22
三 經驗論的錯誤在於否認客觀事實24
四 機械論的缺點在於把科學事實等同於客觀事實26
第二節 科學事實獲取的途徑和方式29
一 科學事實獲取的途徑 30
二 科學事實獲取的方式34
第三節 科學事實是科學認識形成的基礎40
一 科學事實的辨彆40
二 科學事實是科學認識形成的基礎43
第二章 科學概念(張俊心)46
第一節 科學概念的涵義與特徵46
一 科學概念的涵義46
二 科學概念的特點50
三 科學溉念的類型52
第二節 科學概念形成的途徑和方式55
一 科學概念形成的種種理論55
二 科學概念形成的基本途徑 59
三 科學概念形成的方式 63
第三節 科學概念在科學認識形成中的重大作用65
一 科學概念是科學認識形成過程中的轉摺點65
二 科學概念是科學思維的細胞65
三 科學概念使科學思維有瞭主觀能動性66
四 科學概念增強瞭科學認識的力量67
第三章 科學定律(陳振明)69
第一節 科學定律的特徵和形式69
一 科學定律的認識論特徵69
二 科學定律的邏輯特徵及其語言錶述 73
三 科學定律的形成78
第二節 科學定律的結構82
一 科學定律的結構性及其客觀依據83
二 科學定律的分類85
三 經驗定律與理論定律87
第三節 科學定律在科學認識形成中的功能95
一 科學定律是科學真理的錶現形式95
二 科學定律有助於科學概念和科學理論的形成97
三 科學定律的解釋和預言功能99
第四章 科學理論(高興華)104(113)
第一節 科學理論的形成及其真理性104
一 科學理論的涵義與特徵104
二 科學理論的形成 108
三 科學理論的真理性 119
第二節 科學理論的邏輯結構 125
一 邏輯結構的涵義及其類型的劃分 123
二 公理化形式演繹型理論的邏輯結構127
第三節 科學理論是科學認識的高級成果135
一 在高層次上綜閤統一瞭科學認識的成果136
二 科學理論是形成新的科學認識的起點139
第五章 科學學科(高興華)144
第一節 科學學科與科學理論 144
一 科學學科的涵義與特徵 144
二 科學理論是科學學科形成的基礎和核心 148
三 科學學科是與科學理論不同的整體152
第二節 科學學科的判定標準 155
一 判定科學學科的各種標準 155
二 各種劃分標準之間的關係163
第三節 科學學科形成的原則和方式166
一 科學學科形成的原則166
二 科學學科形成的方式 172
第六章 科學語言(劉猷桓)177(186)
第一節 科學認識形成與語言錶達的關係177
一 科學語言是科學認識形成的錶現形式 178
二 科學語言是科學認識成果交流和傳播的工具181
二 科學語言本身的性質和特點 186
第二節 科學語言的內容和類型 189
一 自然語言是基本的科學語言190
二 科學符號語言是科學浯言的基本組成部分 193
三 形式語言是科學語言的高級形式 197
第三節 科學認識形成對科學語言的選擇 201
一 科學語言的功能決定選擇的依據 201
二 科學認識形成的不同階段要求不同的科學語言205
三 科學認識成果的增長要求引進新的科學語言209
第七章 科學認識形成的主要規律(劉猷桓)213
第一節 科學認識形成的動力律213
一 理論場及其構成214
二 理論場的外部相互作用形式218
三 理論場的內部相互作用形式224
第二節 科學認識形成的分化律231
一 以分化為前提231
二 從整體分化齣部分232
三 從特殊分化齣一般234
第三節 科學認識形成的閤成律237
一 在分化的基礎上閤成237
二 豐富原有的科學認識288
三 産生新的理論框架239
第八章 科學認識的檢驗(吳躍平)242
第一節 檢驗的必要性242
一 檢驗的意義和作用243
二 理論的有效性和真理性246
三 檢驗與科學的真理性247
第二節 檢驗的復雜性250
一 檢驗存在的復雜性250
二 檢驗在邏輯上的復雜性253
三 認識因素在檢驗中的作用258
第三節 檢驗的有效性261
一 對檢驗有效性的簡單理解 261
二 對檢驗有效性的懷疑263
三 觀察客觀性的意義265
四 檢驗有效性的根據269
第九章 科學認識的檢驗程序(吳躍平)273
第一節 檢驗程序的意義273
一 檢驗是有程序的273
二 檢驗程序的研究方法276
第二節 檢驗的設計278
一 檢驗設計的意義278
二 檢驗所需的條件279
三 檢驗設計的方法論原則281
第三節 預言286
一 預言的意義 286
二 預言的兩重性 288
三 預言的本質289
第四節 實驗292
一 實驗科學傢的素質292
二 檢驗性實驗的方法論原則293
三 實驗進行的一般程序297
第五節 結果分析和論證299
一 結果分析和論證的地位和作用299
二 結果分析和論證的內容302
三 結果分析和論證的效果 303
第十章 科學認識的證實(董毓)306
第一節 科學認識證實的本質和作用306
一 科學認識證實的本質306
二 科學認識證實的作用314
第二節 科學認識證實的復雜性317
一 科學理論結構和預言推導程序的復雜性317
二 預言證實的復雜性324
三 科學理論證實的復雜性329
第三節 科學認識證實的曆史性334
一 證據是時代的産物334
二 證據隨曆史而發展 337
第十一章 科學認識的否證(董毓)341
第一節 科學認識否證的本質和作用341
一 科學認識否證的本質341
二 科學認識否證的作用346
第二節 科學認識否證的復雜性351
一 必然性推理不是否證的唯一判據351
二 預言推理程序的復雜性354
二 預言被否證的復雜性357
四 科學理論被否證的復雜性360
第三節 科學認識否證的曆史性及判決性實驗363
一 否證的曆史局限性及其發展363
二 判決性實驗366
第十二章 科學認識的可接受性(官鳴)375
第一節科學認識可接受性的各種因素375
一 經驗因素 375
二 功能因素 379
二 結構因素 382
四 背景因素 387
五 錶述因素388
笫二節 科學認識可接受性的根據391
一 科學認識的求真性是可接受性的客觀前提392
二 科學認識與社會認識係統的相互作用是可接受性的基礎394
第三節 科學認識可接受性的相對性398
一 可接受性因素的復雜性398
二 可接受性環境的製約性 402
三 可接受性過程的曆史性404
第十三章 科學認識的社會承認(李亞寜)409
第一節 科學認識社會承認的實質 409
一 科學認識的社會承認是科學認識得以最後確立的直接因素 410
二 科學認識的社會承認是科學認識得以最後確立的實現方式 415
三 科學認識的社會承認本身的性質和特點 419
第二節 科學認識社會承認的各種因素 423
一 經濟基礎對科學認識的社會承認起著根本的決定作用 423
二 上層建築對科學認識的社會承認産生製約和影響作用 425
第三節 科學認識社會承認的復雜性434
一 科學認識社會承認中的真錯關係434
二 科學認識社會承認中內行承認和外行承認的關係438
三 科學認識社會承認中國內承認和國外承認的關係441
第十四章 科學認識的評價(李建珊)443
第一節 科學認識評價的實質和作用 443
一 評價問題的提齣 443
二 科學認識評價的實質 445
三 科學認識評價的作用 448
第二節 科學認識評價的標準 454
一 建立評價標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55
二 科學認識的可檢驗性標準 458
三 科學認識的相容性標準 462
四 科學認識的邏輯簡單性標準465
第三節 科學認識評價的主體選擇470
一 評價的主體相關性470
二 評價主體選擇的原則472
三 科學認識評價的曆史性478
第十五章 科學認識形成論的意義(王建軍)483
第一節 科學認識形成論在研究科學認識中的作用 483
一 科學認識形成論描進瞭科學認識形成的完整過程 484
二 科學認識形成論提供瞭科學認識成果的識彆標誌 489
三 科學認識形成論揭示瞭科學認識成果的形成動因和規律 492
第二節 正確評價西方科學哲學研究成果推功科學哲學的進展 496
一 研究的問題及其進展 496
二 存在的片麵性及其齣路 501
第三節 科學認識形成論為科學研究活動提供有效指導 503
一 為科學傢的研究活動提供原則 504
二 為科學共同體的行為方式提供指南 507
後記 510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