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一派人则没有那必要。为他们起见,当时最通行的体裁—— 五律就够了。一则五律与五言八韵的试帖最近,做五律即等于做功课,二则为拈拾 点景物来烘托出一种情调,五律也正是一种标准形式。然而做诗为什么老是那一套 阴霾、凛冽、峭硬的情调呢?我们在上文说那是由于癖好,但...
评分给三星,是因为我觉得不适合我和其他很多初学者。 理由如下: (1) 读之前,我先看了傅璇琮的导读,其中说:闻先生在本书中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都被后来学者们质疑。又说,从专业学者的角度,考虑到时代,不应太苛刻。 读后,确实感到有偏颇的嫌疑。因此我觉得根基不够的来读...
评分 评分读闻一多《唐诗杂论》之杂感 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基本集中在初唐,在阅读期间,一方面被各种独到而新奇的见解所冲撞,另一方面也在其诗化的语言中感受美的洗礼。 闻一多先生是学者,是文人,亦是一个斗士,他的“斗士”精神融入到他的思想,铸成他的文字,他宣称道:“墨...
闻一多先生用诗的语言来写对诗的评论,如金石掷地,声铿然,感叹难得但二者并不也从不矛盾。有些观点不太明白有些有疑问,问了老师后稍好些。这本书看得粗没细想,该自敲手板。
评分和我想读的那本选编内容不太一样,可能还要再买一本。这版的外一种里有一篇说戏剧的歧途,说仿佛思想仿佛是戏剧的第一条件,闻先生不知道后人对他的印象也大多停留在“思想”这个层面上,而不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学术大家。我也曾经如此。
评分好看! 李杜的那个“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的梗也出自这本书????
评分温润如玉的闻一多先生,对学术充满真心、笃诚和谦卑。
评分无意中把别人的书借来了,特别的缘分。闻一多有意思,自幼饱读古典文学,受过绘画的严格训练,评论的时候精准到位,语言辛辣不失儒雅。做了很多摘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