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美] 黄仁宇
出品人:
页数:336
译者:
出版时间:2015-3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832482
丛书系列:黄仁宇全集
图书标签:
  • 历史
  • 黄仁宇
  • 中国大历史
  • 大历史观
  • 中国
  • 九州出版社
  • 黄仁宇作品系列
  • 通史
  • 中国历史
  • 大历史观
  • 通史
  • 历史文化
  • 文明
  • 社会发展
  • 历史沿革
  • 中华文明
  • 历史研究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以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从夏商周开始,阐述了中国两千年的文明史,勾画了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全貌。其中涉及政治经济体制、军事战役、艺术思想等方面,而作者更为重点着眼的则是——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他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继而形成百年不变的官僚体系,而维系上下级的管理规则,则是一种以儒家为基础、几经修正的道德伦理的意识形态。此种统治形态,历经千秋的朝代更迭未曾改变。此种统治形态,产生于夏,基本形成于宋,而极致于明。在本书中,作者改变了以往历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主张用综合与归纳之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连贯的纲领,进而思考各历史事件的积极性格及前后连贯的出处。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年他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目录信息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
——中文版自序
第一章 西安与黄土地带
第二章 亚圣与始皇
第三章 土壤、风向和雨量
第四章 兵马俑的幕后
第五章 第一帝国:树立楷模
第六章 名士成为军阀
第七章 长期分裂的局面
第八章 历史向侧面进出
第九章 统一的途径
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第十一章 北宋:大胆的试验
第十二章 西湖与南宋
第十三章 蒙古人的插曲`
第十四章 明朝:一个内向和非竞争性的国家
第十五章 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第十六章 满洲人的作为
第十七章 1800年: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
第十八章 从鸦片战争到自强运动
第十九章 百日维新、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
第二十章 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十一章 台湾、香港与澳门
附 录
中国社会的特质
站在历史的前端
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思考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黄先生以归纳的手法诠释了中国上自商朝下至新中国成立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宏观架构,以一本小册子概括了这么大的历史题材,可谓浓缩到了极致。 我本人只读过黄先生的两本著作:《中国大历史》以及《万历十五年》,感觉黄先生的著作风格体现了他的宏观大历史(macro-history)观点...  

评分

这段时间看了比较多的书,也写了一些评论,大体上还是从著作中汲取营养,但是对于这本书,却始终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本以为自己的学识浅陋,不敢唐突前辈,但觉得确实是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就算错了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才敢下笔,也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批评的意见。首先说...  

评分

有人觉得黄仁宇的书写历史故作玄虚,不够实在、详尽和严谨。但我以为看一本书是不是好书,除了它能不能告诉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就是提供了一种看历史的思路,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说《万历十五年》是从微观角度看...  

评分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中国大历史》,初时也常在一个段落上徘徊许久,不知其意,然而慢慢读下来,黄的理论架构每每出现并浓重阐述之,隐失的阅读张力也一再地受到激醒,便明晓原来如此这般。阅读此本的经历与钱穆全然不同,黄的技术分析与理论建构如手术刀般对历史剥离解析,...  

评分

闲人读历史,目的大概有三种,一种是证明了自己博学,一种是追溯上古的八卦,一种是想弄明白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黄仁宇先生的这本书,没有太多的史料堆积,也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那么,看这本书的人,大致应该是第三种目的了。 在书中,黄仁宇先生不间断地提到...  

用户评价

评分

以一己之力,二十多万字去写一部「何以中国」。作者师从费正清,又跟随李约瑟做过研究。基本上是分别用地理背景,社会结构,技术统治,特别以政府财政的角度去解释中国历代演变。以一种宏大的时间尺度看待历史,比用意识形态,用道德,更能增进对每代人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的理解。中国,以农业立国,又因地理环境要对付自然灾害、游牧民族的入侵,成一早熟的大一统国度。

评分

语言非常简练,但是也许是过于简练,有些地方交代不清。

评分

最精彩的部分在附录。

评分

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特征概括为”数目字管理“,这和《万历十五年》是一致的。从中国广袤的土地和过早的统一/政治成熟讲起,确实天下的分分合合似乎是必然的,无法从自身当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现代化,必要等西方冲击以后才可能,这一个半世纪的路似乎也没有那么长。

评分

最精彩的部分在附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