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约翰·本杰明·鲍威尔(John B.Powell,1888-1947),著名记者、报人,美国“密苏里新闻帮”远东采访报道的先驱。1917年,鲍威尔初次来到中国上海,从此与中国结下25年之缘。他先是就职于《密勒氏评论报》,五年后成为报社老板兼主编。1936年,该报刊登了埃德加·斯诺的采访及多幅照片,首次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身世和言论,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鲍威尔作为记者,经常披露日军的侵略阴谋与罪行,多次遭到打击报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日军关入集中营,遭受非人虐待,双足致残。1942年,美国政府通过交换战俘将他解救回国。1947年,他在华盛顿猝然离世,终年59岁。他在逝世前完成了这本在华回忆录——《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刘志俊,甘肃人,武汉理工大学毕业,2007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 约翰·本杰明·鲍威尔(John B.Powell)
出品人:
页数:433
译者:刘志俊
出版时间:2015-3
价格:32.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48056
丛书系列:西方视野里的中国
图书标签:
  • 历史 
  • 民国 
  • 美国记者眼中的中国 
  • 近代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社会学 
  • 史料 
  • 新闻调查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世纪初,美国记者约翰•本杰明•鲍威尔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他历时25年的东方传奇经历。他在中国转遍大江南北,游历前苏联、日本、菲律宾等国,因此对二三十年代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格外熟悉,并对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进行了深入报道。

在中国,鲍威尔采访过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接触过深受战乱之苦的社会底层生活;他常是各国达官显贵的座上嘉宾,也曾在“蓝钢皮事件”中遭土匪绑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沦为日军的阶下囚;他深入中苏边境了解日苏在我国东北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也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上海和南京的大轰炸……

中国现代史那段风云最为激荡的岁月在这本书中都留下记忆的痕迹。作者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分析、感受与思索,对日军在华侵略罪行的体验与记录、揭露与批判,都以一种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了解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信息,于是就到资料室找到了这本书。《我在中国二十五年》是J.B.鲍威尔的回忆录,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就确认这是一本充满了生动有趣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是一本历史传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一种...

评分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了解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信息,于是就到资料室找到了这本书。《我在中国二十五年》是J.B.鲍威尔的回忆录,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就确认这是一本充满了生动有趣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是一本历史传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一种...

评分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了解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信息,于是就到资料室找到了这本书。《我在中国二十五年》是J.B.鲍威尔的回忆录,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就确认这是一本充满了生动有趣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是一本历史传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一种...

评分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了解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信息,于是就到资料室找到了这本书。《我在中国二十五年》是J.B.鲍威尔的回忆录,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就确认这是一本充满了生动有趣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是一本历史传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一种...

评分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了解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的有关信息,于是就到资料室找到了这本书。《我在中国二十五年》是J.B.鲍威尔的回忆录,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我就确认这是一本充满了生动有趣故事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当然,这仍然是一本历史传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一种...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中国命运的同情关注,对新闻自由的坚持抗争,共同造就了鲍威尔的传奇一生。历史从来都是复杂多面的,我们不应当只满足于教科书般的「精简」与「钦定」叙事,而是要透过不同人物的讲述与记叙,不断丰富历史的细节与层次,如此,在掌握了足够多信息的基础上才能谦卑地保有一个尽可能客观公允的评判。

评分

日本鬼子真的不是人,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敬佩这些外国人在我们国家做出的努力,也敬佩所有的中国人民

评分

换个角度看那个时代的中国,浮光掠影、普通记录,没太多深度,因作者职业为记者的原因,文字描述还算生动,比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要好读。

评分

前面对于国共之争的看法以及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看法因为立场不同所以不一定认同作者,但是后面写到日本侵华,日本在上海如何对待中国老百姓和外国人很能反映日本的无耻和残酷,看到作者因为被日军在监狱中虐待以及因此双脚所受的痛苦,既同情又佩服他能够坚持下来

评分

新闻界良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