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读

论语今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李泽厚
出品人:
页数:532
译者:
出版时间:2015-3-1
价格:5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06350
丛书系列:中华书局经典学术
图书标签:
  • 李泽厚 
  • 论语 
  • 国学 
  • 思想 
  • 哲學 
  • 論語 
  • 李澤厚 
  • 中国哲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还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

基于《论语》的重要,李泽厚利用当代的语言观念重新进行了译注,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对于《论语》的原文及精神做了当下的申述、评论和阐释,并结合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上的比较与分析,赋予《论语》新的意义,此即所谓“今读”。

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论语今读》表达了李泽厚和孔子的对话。一方面,李泽厚让孔子复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们言说;另一方面,他又凭其独特的方式针对孔子的问题给予回答。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值得思考的不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泽厚所阐释的孔子的思想。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刚读完李泽厚老先生的《论语今读》,之所以定这个题目,与自己的专业相联系,才有了心理模式这个角度。其实谈不上自己的看法,充其量也就是一片读后总结而已,练读后感都算不上。急于记下自己对夫子和老先生的认识,才有了这篇文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往往是通过行为来推...  

评分

我学《论语》开始于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这是他的演讲集,通俗倒是蛮通俗,但洋洋洒洒,信马由缰,而且颇有信口开河的感觉,很多地方的解释明显不妥,但老先生自己倒是很自得很潇洒的模样。读了200多页不想继续,换了一本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感觉马上不同。 《论语今读》...  

评分

七年前初版时即读过,当时印象很好,似乎两三天看完的,做了很多评注,可惜书不知搞哪里去了,前几天又买了一本,印象就不太好了,但暂时还说不出什么,因为还没有读多少。感觉就是作者视野虽广,但是,仅限于哲学,历史,等文科领域。 不过,无论如何,有李泽厚来注评论语,...  

评分

自序 程子曰:“頤自十八歲讀《論語》,已曉大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以往餘讀《論語》,只是為了在“義正言辭”中加些孔夫子的話混點重量,而今弱冠,重讀《論語》,竟是翻來覆去不知倦,而體會也不只是“騙小孩”那麼簡單。少讀紅樓,只覺女子甚是麻煩,一人開哭,大...

评分

七年前初版时即读过,当时印象很好,似乎两三天看完的,做了很多评注,可惜书不知搞哪里去了,前几天又买了一本,印象就不太好了,但暂时还说不出什么,因为还没有读多少。感觉就是作者视野虽广,但是,仅限于哲学,历史,等文科领域。 不过,无论如何,有李泽厚来注评论语,...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此爱上李泽厚,这几天每天想着读它都觉得很幸福。是这样一种精神皈依吧?即使“孔子”已被符号化,论语也不一定真反映了孔子的言说,然而我们为什么相信,为什么将此作为准则呢?一是文化(社会群体)基础,一是情感联系(心理基础)。于个人而言,我找到了情感上的依靠,内圣(内在宗教性私人道德)之培养是愚所孜孜追求的。李泽厚重新建构论语,实质上只是为了宣传其内圣外王之主张,解构这种宗教伦理道德三合一的局面。然而我仍赞赏他这种将孔学分途(个人与社会)的主张,并相当赞同其对“命”之解读——从偶然中构建必然。春风化雨。/卸下圣人面貌的孔子其实与世人无太多异,多了些执着、守旧、勤奋、自制。子贡、子夏、颜回、子路等众弟子的性格特征亦在其中表露出来。那样的教育,真是可望不可即了。

评分

老师推荐的初读《论语》三个版本里面选了杨伯峻和李泽厚的来读,杨本的翻译和点校较为严谨,李的这本则主要是“六经注我”。很有意思,也让我大概了解了新儒学的面貌,按图索骥知道了熊十力等人。读完记住了李反复拿捏的“情本体”概念,以现代哲学解传统儒学在某些地方多少有点难以自圆其说,但仍不失为一种耐人回味的观点。对李泽厚了解不多,待来日再读。

评分

六经注我。

评分

历史地,当下地看论语,传统地,西化地看论语,而将之纳入自己的哲学体系。李先生的这个注本可以一看,似也可作为其学的一个门径。至于论语的门径,我想还是《集释》吧。

评分

3.7 以一贯的心理学本体论 结合西方哲学 透析出 中国文化特有的的“情本体”“实用理性”以“仁”“孝亲”为核心,以礼为约束,注重现实生活,而重实用性,匡世济民的儒学精神,李泽厚所思比中国新儒家读的更具本真切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