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五四现场(增补本)

重返五四现场(增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叶曙明
出品人:
页数:3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5-5-1
价格:3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83564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近代史
  • 叶曙明
  • 五四
  • 中国
  • 政治史
  • 中国近代史
  • 社会研究
  • 五四运动
  • 历史回忆录
  • 思想史
  • 中国近代史
  • 新文化运动
  • 知识分子
  • 社会变革
  • 文化反思
  • 历史文献
  • 增补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五四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群贤咸集,大师辈出的年代,各种思想像山崩川涌,汇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荡,引领风骚。那是一段激情迸发、永不复返、令今人无限神往的光辉岁月。本书再现了这个新旧政治、新旧文化交锋的大时代,细述民国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作者简介

叶曙明,作家,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成绩斐然。著有《山河国运》《大变局:1911》《重返五四现场》《中国1927·谁主沉浮》《国会现场》《草莽中国》《李鸿章:潜龙在渊》《启明之星:梁启超传》等。

目录信息

重读五四——再版前言
我们的五四——序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余世存)
>>>> 上篇·启蒙 <<<<
第一章 价值崩溃的年代
一场未遂的五四运动
尝试用宫廷政变来进行政治改革
“托洋改制”对决“托古改制”
体制内改革走进死胡同
这样的国家,你爱它就是害它
有了二次革命,就有三次、四次革命
第二章 向北京大学集合
胡适率先打出“文学革命”旗号
“开下了一场战争”
蔡元培入主北大
校长为教员伪造履历
载酒行吟的古文家林纾
八方风雨会中央
在“二千人之社会”中试验民主自由
第三章 新旧文化的“双簧戏”
林纾被无辜拖下水
学术自由,终于还是难自由
“用石条压驼背”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的烈士情结
谁是孩子?谁有资格去救孩子?
胡适为独立人格呐喊
五四运动的预演
两军对垒,鸣鼓而攻
>>>> 下篇·救亡 <<<<
第四章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从巴黎传来的噩耗
北京,山雨欲来风满楼
今夜无人入睡
五月四日那一天
以爱国的名义
“杀君马者道旁儿”
学潮的扩大与升级
六月的怒吼
第五章 诸神的分手
出了研究室就进监狱
“还有一点人味”的社会
谈主义的左边来,研究问题的右边去
散伙的时刻到了
模范小中国
逃往南方,酝酿组党
另敲锣鼓另开张
第六章 尾声与楔子:革命来了!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中国徘徊
《新青年》的归宿
广州,新文化运动的终点站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五四”精神有千种,“五四”结果只一个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后记:历史的宿命
附录:感受一代书生的青春躁动(十年砍柴)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黎明前夜的故事 虽然文题是重返五四现场,但是书中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我认为把五四和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放在一起写也是本书极具特色的亮点之一。如果说五四运动是全民思想觉悟的黎明,那么黎明的前夜一定是与五四一脉相承的戊戌变法。本书较为深刻地阐述...  

评分

如果不是这帮年轻人,这场酣畅淋漓的青春,这些幼稚的或是激烈的想法,怎么能有这么个五光十色的年代? 只可惜,一个个人物出场又退场,也只在转瞬之间。书本的最后,不过剩下他们去世日期的串串数字。再意气风发,也做不了岁月的壮士。青春仅存的硕果,无非就是记忆……  

评分

中国人矛盾,从古到今。五四是一个矛盾爆发的集中点,鸳鸯蝴蝶派与五四新青年同人们的矛盾;五四新青年同人内思想的矛盾,胡适要走学术道路,陈独秀要走的革命道路,鲁迅要走思想启蒙的运动;对孔家店的批判又到为了山东(孔子故乡)而掀起的五四运动。 矛盾的背后是那一代的知...  

评分

很可爱的一本书,之前从未想过一本略带学术气息的书居然会如此好玩!几乎是抱着一颗不忍读完的心读完的。更好的是,告诉我一些真正属于人性的东西。  

评分

很可爱的一本书,之前从未想过一本略带学术气息的书居然会如此好玩!几乎是抱着一颗不忍读完的心读完的。更好的是,告诉我一些真正属于人性的东西。  

用户评价

评分

最初認識葉曙明,是那本為廣東人正名的《其實你不懂廣東人》,而在《重返五四現場》這本書裡,他表述了自己對於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觀點,和最近所看雪珥的一系列清末歷史著作相比,葉曙明同樣是旗幟鮮明,和雪珥對體制內改革者的讚許相對,他肯定運動中的一眾風流人物,尤其是教科書中面目模糊的陳炯明,更是備受推崇,所謂兼聽則明,吾輩都應辯證看待不同的歷史觀點,4顆星

评分

激情岁月,一去难返。

评分

2.五四之后,启蒙让位于救亡,自由让位于革命。胡适是学者,陈独秀是革命者,这是两类人。陈独秀亲手把中国革命挂上了快速档。新文化运动诸子的分道扬镳,是历史的必然。但记忆中“丈八蛇矛笔,横挑马上将”的日子,依然那样意气风发。

评分

最大的亮点还是写陈炯明的那个部分吧,有助于颠覆一个在正史中被歪曲了的形象。

评分

激情岁月,一去难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