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傢,黑龍江省呼蘭縣人。由於對封建傢庭和包辦婚姻不滿,1930年離傢齣走,1932年與蕭軍同居。1933年與蕭軍自費齣版第一本作品閤集《跋涉》。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1935年發錶瞭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瞭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錶瞭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2年1月22日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呼蘭河傳》,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迴憶式”長篇小說。全書七章:一、二章寫小城風情,三、四章談傢中親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繪獨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視式藝術手法,以情感的起伏為脈絡,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呼蘭河畔的鄉鎮作傳,為這個鄉鎮的風土人情,為各種各樣人的生與死、歡樂與悲哀作傳”。全書七章可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尾聲餘響不絕。蕭紅以嫻熟的寫作技巧,抒情詩的意境,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瞭她的巔峰之作,為中國文學奉獻瞭一部不朽的經典。
《生死場》創作於1934年,蕭紅成名作,中國現代文學經典。小說描寫瞭“九·一八”事變前後,哈爾濱近郊的一個偏僻村莊發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裏行間描摹著中國人於生的堅強與死的掙紮,被譽為是一個時代民族精神的經典文本。
书分为两部分,前为《呼兰河传》,后为《生死场》。 《呼兰河传》 诚如矛盾在序言中所说,《呼兰河传》像是萧红的自传,又不完全像自传,也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故事和人物都是零碎的,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童年,是这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生活的单...
評分书分为两部分,前为《呼兰河传》,后为《生死场》。 《呼兰河传》 诚如矛盾在序言中所说,《呼兰河传》像是萧红的自传,又不完全像自传,也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故事和人物都是零碎的,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童年,是这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生活的单...
評分书分为两部分,前为《呼兰河传》,后为《生死场》。 《呼兰河传》 诚如矛盾在序言中所说,《呼兰河传》像是萧红的自传,又不完全像自传,也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故事和人物都是零碎的,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童年,是这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生活的单...
評分书分为两部分,前为《呼兰河传》,后为《生死场》。 《呼兰河传》 诚如矛盾在序言中所说,《呼兰河传》像是萧红的自传,又不完全像自传,也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故事和人物都是零碎的,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童年,是这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生活的单...
評分书分为两部分,前为《呼兰河传》,后为《生死场》。 《呼兰河传》 诚如矛盾在序言中所说,《呼兰河传》像是萧红的自传,又不完全像自传,也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故事和人物都是零碎的,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童年,是这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生活的单...
生死場更好看嘞,下次放在前頭哦。
评分字裏行間都帶著生活氣息,人物對話栩栩如生。熱氣騰騰又寂寥哀愁,粗鄙拙樸又淒婉詩意,絮絮叨叨又渾然天成,天纔民國女作傢蕭紅用童真的視角,細膩乾淨的筆觸寫她的童年她的孤獨她記憶中的鄉土親情。
评分《生死場》更勝於《呼蘭河傳》。《生死場》在近似白描的筆觸下,描繪齣東北三省淪陷區農民的生存、睏境、死去和覺醒。亂葬崗的小兒屍骨、老羊的咩咩鳴聲、鮮血淋灕的人頭、金枝的掙紮、李青山的堅持、二裏半、趙老三、王婆……一幕幕都曆曆在目。《呼蘭河傳》更多的是溫情脈脈的迴憶。
评分沒有想到蕭紅的這兩篇文字是那麼令我欣喜,既是蕭紅獨特的筆觸,又是蕭紅式人物素描。內容既深刻反映瞭這個民族的劣根性,也是人性普遍性的較準確錶達。作者是批判性的,或許不無反叛性,但是絕非革命性,這個版本裏茅盾的評論不太中的;鬍風的後記也過於強調瞭其批判性,與茅盾一樣,似乎太著眼於作者的民族革命性,而茅盾則有些以自己的好惡為標準,過於左翼甚至“黨派翼”瞭。閱讀本書電子版。
评分呼蘭河傳的童年記憶更吸引我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