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学位、博士(1964)。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作者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书中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将资本主义综合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
整理一些阅读此书的感想吧: 1, 从霍布斯到现在的国家意识,是个人意识替代宗教与神权。我突然想,下一个以什么意识来考虑国家,会是什么,而国家,又会呈现以怎样的形态。 2, 无论威尼斯,荷兰,英国,到清教徒国家,是个人意识上升和产权得到保障...
评分中国社会的关系、利益和理性是影响中国人行动的几个因素,我把它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这象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 传统中国一直到现在都是关系社会,中国人重视社会关系甚于其他,人们的行动是基于人际关系的。这可以从心理构建、社会结构和上层结构反映出来,这也是三重...
评分要说追星,老黄算我追的屈指可数的星星了。他的书我基本都买了。毕业论文里还引用了他在《二十一世纪与资本主义》里的重要观点。 其对于数目字管理的论点,曾引发了我对中西经济文化比较的浓厚兴趣。
评分中国社会的关系、利益和理性是影响中国人行动的几个因素,我把它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这象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 传统中国一直到现在都是关系社会,中国人重视社会关系甚于其他,人们的行动是基于人际关系的。这可以从心理构建、社会结构和上层结构反映出来,这也是三重...
评分这本书需要精心而读。学历或者学力也是读者的一个考查标准。这些日子,给几个高考的学生讲课,就把这本书,找出来,以前读不下去,现在可以读了;以前不明了的,现在有一个清楚的印象。如果读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的知识,读本书的时候,可以说是无往而不胜了。这是一个关键,...
1. 语言极其晦涩难懂,佶屈聱牙,很多句子读过三四遍也不知其意。怀疑是我阅读功底太差还是作者表达不通畅; 2. 章节安排太冗长,每一章崎岖跳跃洋洋洒洒大半不安排停顿和标题,难令人抓住重点。3. 真本书看完了体验不佳,并且很痛苦???? 4. 黄先生整理素材的能力确实强,涉及的历史非常广。只是没觉得牵涉到太多书名中提及的“二十一世纪”...
评分终于读完了,不是很顺,说的最好的还是马克斯·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
评分承认个体的贪婪,并将之纳入到一个组织模式里,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福祉。这意味着承认个人财产所有权,法律保障,在社会底层创造财富流通环境,进而调整上层建筑。这个过程在各个国家经历了不同的路径。有平稳的,但大部分血腥残酷。很好的一本书,从技术层面回顾历史,比较唯物。
评分1989年的书还保持着文白相杂的语气,读着真是让人难受想吐!又有不少生造的词语、概念,这些好比饭中的谷壳、石子,吃了只是害人脾胃而已,作者本想匠心独运,以讲故事的手法吸引读者,却也因之减色不少。最关键的是,对于何为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由哪些要素组成,及诸要素之动态关系,作者虽有归纳总结,也结合史实分析,但似未得要领,徒然泛论而已,其解释空洞、用词虚弱更不待言。读完只觉对资本主义之理解未得加深,而对作者之纷繁叙述已厌。无乃太令人失望乎!虽然,其浅亦有可读处。
评分D033/3/4423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