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已故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一部名著,是学习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的必读书,也是初学读史者的入门书。 陈先生在《叙论》中说:“此书本为供初学读史者参考而作。”但该书写成于1939年,采用浅近的文言,文章体裁更与现今常见的史学著作不同,对今...
评分隋唐二稿,制度稿因所知浅薄无法读进去,政治稿还可以一试。说是一试,习惯了陈氏引论的风格后,这本书越看越精彩。自北朝末乃迄晚唐,三百年之史事,陈氏论之,事事有考,句句有证。北宋司马光之后千年来治史第一人,并非谬赞。 隋唐二代王朝三百年之基业,出于武川一镇。武川...
评分 评分久负盛名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 必须要说的, 1)观点结论与众不同。隋唐制度,以前的人包括陈先生的同时代人,多数都认为是延续西魏北周而来的,陈先生的结论是与其说是西魏北周不如说是北魏北齐和南朝的梁陈。魏齐更多的继承了(曹)魏(西)晋的遗产,但是却不能继续发展,...
评分隋唐制度源于北齐,南朝,北周。礼仪职官刑法音乐多来自于北齐,兵制来自于北周,但唐代府兵兵农合一来自于北齐,财政制度出现南朝化现象。 唐代政治离不开文化与种族。这是《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提供的分析框架。据此提出关陇贵族集团一说。
评分自宇文泰以降的“关中本位政策”至今仍为学界所津津乐道,反复讨论。隋唐制度之渊源,以北魏、北齐之源居首,梁、陈之源次之,西魏、北周之源居末。陈氏的研究廓清了后世史家凡言隋唐制度必以承继西魏、北周之遗业的误区,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多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西魏、北周之影响力,实远不如其他二源是有事实依据的。后书接续论述长安、洛阳之北门(玄武门)的重要性也极有见地。隋代所营建的大兴城,即后来唐代的长安城,其宫近城之北端,而市则在城之南方,宫市位置恰好与以前西汉之长安城相反。故此,西汉与唐代虽有南北二军,但其轻重则大相径庭;西汉之长安城防侧重南门,而唐代之长安城防却侧重北门。洛阳与长安的宫市位置一致,那就不难理解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四次中央政治革命,北门之得失是为成败之钥。
评分1.讲隋唐制度之渊源,在职官刑律兵制财政等方面承袭自三处:北魏北齐、南朝与西魏北周(前两者更为重要) 2.唐代政治史讲宇文“关中本位”的影响;河朔三镇与唐中央的关系;中央革命与北禁卫军、山东氏族与科举新贵、外朝士大夫与宫掖阉寺(牛李党争与国祚不稳);外族盛衰(隋坐高丽覆其宗社而唐亦因南诏而亡) # 每看至“寅恪案”和“兹姑置不论”,即感身心轻松,可能是太懒了。滚去看博物馆攻略了……
评分男神毫无疑问应该得十星,蓝鹅,你知道蟆三联,你们的错误一个没改,2001版点校错的,这一版仍然错。全书只加句读,专用的符号一个没有,书名、人名全然不标明,你们也配涨价涨到天上么?太TM不要脸了。
评分通读一过,除了敬佩无话可说,《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不仅仅是完整的作品,其实也在手把手教后继者如何用材料,如何假设,分析论证。有很多要点,先生都是点到为止,可以想见,如果时间精力材料允许的话,写成百万字的史学巨著于先生亦非难事。先生对话的都是司马光赵翼这些历史巨匠,以新材料和新视角而多发覆之新观点。通过史料的排比、分析、综合,予以合理的解释和适当的猜想,于诸多纷繁现象中求以本质性的发展线索,从而得出贯通的成体系的历史观点,是其方法。阶级升降、集团分析、政治革命、党派分野、外环内政之关联,至今仍然是史学家治史的利器。此书激发了本人对隋唐史的兴趣,通鉴魏晋南北朝史读后,也将顺流而下。后来治史者如黄永年、岑仲勉、唐长孺、仇鹿鸣等,以跟陈先生学说高水平对话而自成一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