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1890 — 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陈寅恪集之一种。收作者生前手定的重要论文与序跋等,如《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计六十余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陈寅恪先生《金明馆丛稿二编》有《高鸿中明清和议条陈残本跋》一文,由陈寅恪先生整理收入《明清史料》首本第一册,涉及明清鼎革之际一段并不广为人知的议和秘史。按此“残本”原题“高鸿中奏本”,后其下半段为近人发现,一并收入《明清史料》丙编第一本。 据陈先生分析,此本...
评分這書最後,有一篇陳先生對於清華及吾國大學之責任的論述. 看畢不禁感慨萬千. 陳先生當年所提出之責任,所期待之熱望,廿一世紀之今日仍未實現,吾輩縱大赧顏亦不為過.
评分 评分這書最後,有一篇陳先生對於清華及吾國大學之責任的論述. 看畢不禁感慨萬千. 陳先生當年所提出之責任,所期待之熱望,廿一世紀之今日仍未實現,吾輩縱大赧顏亦不為過.
世人或以崇拜陈寅老为荣,或以妄议其为异,世俗和政治的因素占了一多半,而真能读懂其书而给予客观评价者寥寥。学术的神秘化和庸俗化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此学术著作本身的优劣鲜有人能判别,这是第三世界学术的一大特征。
评分佛祖说过卖的贱了,我觉得也是。但是出版社也不能这样做啊。
评分我粗略地翻了一遍,精看了几篇,其它的只能等以后知识面拓宽再来补了。ps,有外文字母出现的篇章,让我明白了横排的重要性
评分世人或以崇拜陈寅老为荣,或以妄议其为异,世俗和政治的因素占了一多半,而真能读懂其书而给予客观评价者寥寥。学术的神秘化和庸俗化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此学术著作本身的优劣鲜有人能判别,这是第三世界学术的一大特征。
评分此集不数年再版三次,价格水涨船高而装帧印刷不进,三联书店又岂能逃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