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精神

布拉格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简介

伊凡·克里玛(Ivan Klíma),1931年出生于布拉格。克里玛的父母并没有宗教信仰,却因其祖辈的犹太血统,全家人于1941年被送入泰里茨集中营。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三年多时光,也初次尝试写作。1945年苏军解放集中营,克里玛及其家人均幸存。1956年,克里玛毕业于布拉格大学文学语言系,进入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同时创作小说和剧本。1968年苏军进入捷克,克里玛应邀至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他决定返回到捷克,随即失去了工作。他的作品在捷克被禁止出版长达二十年,只能以“萨米兹达特”的形式流传。他为谋生而从事救护员、清洁员等工作,同时更积极写作。他的作品在其他国家受到欢迎,被翻译成近三十种语言。

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使他的作品在其国内再次获得出版机会。克里玛与赫拉巴尔、米兰·昆德拉齐名,且因其“始终在场”,被捷克读者视为20世纪90年代捷克文学的代表。

克里玛著有二十多部小说、戏剧、评论集。主要作品有《我快乐的早晨》《我的初恋》《爱情与垃圾》《被审判的法官》《我的前途光明的职业》《等待黑暗,等待光明》,以及《布拉格精神》等。

译者简介

崔卫平,江苏盐城人,人文学者、评论和随笔写作者。写作领域有:电影批评和文学批评、社会批评与政治批评,并从事当代东欧思想的译介。出版的著作有:《带伤的黎明》(1998)、《不死的海子——海子评论集》(1999)、《我见过美丽的景象》《看不见的声音》(2000)、《积极生活》(2003)、《正义之前》(2005)、《我们时代的叙事》(2008)、《思想与乡愁》(2010)、《迷人的谎言》(2012)等。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捷克] 伊凡·克里玛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20
译者:崔卫平
出版时间:2015-11-20
价格:52.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6897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伊凡·克里玛 
  • 捷克 
  • 布拉格 
  • 捷克文学 
  • 历史 
  • 社会 
  • 文学 
  • 精神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简体中文完整版

*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思考威权与民主的思想杰作。“因为我创造,所以我反抗死亡。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

*一座充满悖谬与磨难终究寻获自由的城市,一个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建立的精神家园。

*“我花了相当时间才完全明白,通常并不是善与恶的力量在互相战斗,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恶的力量,它们在比赛谁能控制世界。”

*“文学并不是必须四处搜寻政治现实,或者为更换来更换去的制度担忧,它可以超越它们,同时仍然去回答制度在人们中间引起的问题。这就是我从卡夫卡中引出的最重要的教导。”

“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世纪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犹太人被杀害,德国人被流放,许多伟大人物被驱逐后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铺和咖啡馆关闭:这就是布拉格带给新世纪的遗产。

如果布拉格还仍然存在,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或美,那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像它的人民一样,一直坚持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布拉格精神》是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著名评论集,收录了他为《格兰塔》写作却无法在捷克国内发表的文章,以及90年代在国际文学会议上的演讲内容,首次出版即为英文版。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的童年,对捷克历史上几个重要转折点的评论,以及1968、1989年前后社会环境与思想上的变化。在同名文章《布拉格精神》中,克里玛描述了这座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等人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它“悖谬”、文化丰富、屡经灾难却始终乐观。在菲利普·罗斯和他的对话录《重返布拉格》中,克里玛谈论了当代捷克知识界对瓦茨拉夫·哈维尔和米兰·昆德拉这两位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的看法。最后一个部分《刀剑在逼近》详细分析了卡夫卡的人生、作品与书中人物,是克里玛对卡夫卡的精彩评传。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可能是文学性太强,这本随笔没怎么看通彻。不过还是被这本书开头为纳粹营造的恐怖氛围深深感染,书中间部分主要是一些自己的讲演稿、随笔或者采访等等,有点像鲁迅写的文字,立意深刻,如果只是像看剧情小说那样怕是不行。后面的关于卡夫卡的介绍和作者的一些观点,能够让人增...  

评分

林 川 身为犹太人,捷克作家克里玛在10岁那年就被纳粹关进了集中营,直到14岁才获得解救。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人们在我居住的房间里死去。他们成批地死掉,尸体的搬运贯穿了我的...  

评分

从捷克作家克里玛到犹太民族的特异性思索 看到一篇关于介绍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的书的小文章,突发一些感想,我曾经读过他的一本叫《布拉格精神》的书,这位作家对现今读书界口碑日盛一日、并成为流行趋势的另一位本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发出微词:昆德拉的作品就像一个外...  

评分

捷克真是个奇妙的国度,在历史上基本没有独立建国,一二战后独立几乎马上又被控制,就是现在要说其在政治有多独立也是个问号。但其民族和国家又特别坚强,在各方面都还不错,而特别在文化上涌现出异乎寻常众多的人物。卡夫卡、米兰·昆德拉、恰佩克、哈谢克、赫尔巴拉以及作者...  

评分

捷克小说家伊凡·克里玛的随笔《布拉格精神》,199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当时删除了两篇文章,另有一篇文章被改了名字。不知为什么,克里玛本人特地为此写的中文版序言也没有刊出,这回终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完整面世,于2016年1月出版。已经好几个月了,我的这篇再版...  

用户评价

评分

已购。前半本是回忆与作者的专栏文章,水得一塌糊涂。后半本从《有权者和无权者》开始就有点内涵了,只是作者到底不是思想家,没有带来多少启发,时常停留在对现象的铺陈。。。最后一篇对卡夫卡的解读值得看一看~~

评分

夹缝中的成长,从不同方面展示着捷克人“抗压”的生存能力

评分

已购。前半本是回忆与作者的专栏文章,水得一塌糊涂。后半本从《有权者和无权者》开始就有点内涵了,只是作者到底不是思想家,没有带来多少启发,时常停留在对现象的铺陈。。。最后一篇对卡夫卡的解读值得看一看~~

评分

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纳粹德国、傀儡政权、东欧铁幕等各种极权轮番蹂躏下,布尔格仍然能在嬗变和撕裂中维系着那么一丝丝骨气,殊为不易。另外,作者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昆德拉的伪善,那种漂泊海外、狂黑祖国的“自由”,真的就比卡夫卡的绝望要更好吗?

评分

翻译读起来有点绕口 有错字 但是有很多经典的话语 和对布拉格本土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