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精神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伊凡·克里玛 捷克 布拉格 捷克文学 历史 社会 文学 精神
发表于2025-04-02
布拉格精神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就深度而言,这本书不比《悲伤与理智》弱,不过集中营的苦难痕迹着实深了些,另外对于布拉格的诠释还是值得肯定的。
评分7岁,由于祖母签证没来而希特勒来了,一家人失去去英格兰的机会;1941年12月9日起被关进泰里茨集中营三年半,初单恋米丽娅姆,小伙伴们陆续死去。没有比失去忠诚和道德上被削弱更难以恢复的。目睹大量死亡后会在心里砌起一堵隐藏脆弱的墙,再也难以摧垮。不是善恶而是恶恶搏斗争夺控制权。父亲是电机高级专家;丰富信息及其喧嚣,断绝与根的联系,在空洞中陷入无尽时间和虚无;布拉格三种文化:捷克德国犹太,教堂多出自巴洛克设计高手,查理大桥是象征,悖谬;文化在百般禁忌和通行无忌的社会中都要坚守;昆德拉不中肯;卡夫卡的真诚和哈维尔的联合;停止思想不发问仅发声;支持服务权力结构惩罚选出之人;权力无灵魂与恐怖相伴;无个性的服从导致笨拙停滞;捷克斯洛伐克存在74年;高尔基歌颂改造营;创无传统社会如真空会崩溃;卡夫卡灵感。
评分“文学并不是必须四处搜寻政治现实,或者为更换来更换去的制度担忧,它可以超越它们,同时仍然去回答制度在人们中间引起的问题。”关于文学与记忆何为的有力回答。
评分重读了其中几篇精彩的文章,最棒的依旧是布拉格精神,以及刀剑在逼近,至于中间一些纯属凑字数的文章,翻翻就好。克里玛是一个挺有趣的作家,将来一定找来他正儿八经的小说来读读。
评分0分翻译,很多句子主语都没有,明明很简单的句子非要绕来绕去翻译得玄妙无比,我觉得这叫不说人话
作者简介
伊凡·克里玛(Ivan Klíma),1931年出生于布拉格。克里玛的父母并没有宗教信仰,却因其祖辈的犹太血统,全家人于1941年被送入泰里茨集中营。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三年多时光,也初次尝试写作。1945年苏军解放集中营,克里玛及其家人均幸存。1956年,克里玛毕业于布拉格大学文学语言系,进入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同时创作小说和剧本。1968年苏军进入捷克,克里玛应邀至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他决定返回到捷克,随即失去了工作。他的作品在捷克被禁止出版长达二十年,只能以“萨米兹达特”的形式流传。他为谋生而从事救护员、清洁员等工作,同时更积极写作。他的作品在其他国家受到欢迎,被翻译成近三十种语言。
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使他的作品在其国内再次获得出版机会。克里玛与赫拉巴尔、米兰·昆德拉齐名,且因其“始终在场”,被捷克读者视为20世纪90年代捷克文学的代表。
克里玛著有二十多部小说、戏剧、评论集。主要作品有《我快乐的早晨》《我的初恋》《爱情与垃圾》《被审判的法官》《我的前途光明的职业》《等待黑暗,等待光明》,以及《布拉格精神》等。
译者简介
崔卫平,江苏盐城人,人文学者、评论和随笔写作者。写作领域有:电影批评和文学批评、社会批评与政治批评,并从事当代东欧思想的译介。出版的著作有:《带伤的黎明》(1998)、《不死的海子——海子评论集》(1999)、《我见过美丽的景象》《看不见的声音》(2000)、《积极生活》(2003)、《正义之前》(2005)、《我们时代的叙事》(2008)、《思想与乡愁》(2010)、《迷人的谎言》(2012)等。
*简体中文完整版
*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思考威权与民主的思想杰作。“因为我创造,所以我反抗死亡。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
*一座充满悖谬与磨难终究寻获自由的城市,一个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建立的精神家园。
*“我花了相当时间才完全明白,通常并不是善与恶的力量在互相战斗,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恶的力量,它们在比赛谁能控制世界。”
*“文学并不是必须四处搜寻政治现实,或者为更换来更换去的制度担忧,它可以超越它们,同时仍然去回答制度在人们中间引起的问题。这就是我从卡夫卡中引出的最重要的教导。”
“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世纪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犹太人被杀害,德国人被流放,许多伟大人物被驱逐后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铺和咖啡馆关闭:这就是布拉格带给新世纪的遗产。
如果布拉格还仍然存在,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或美,那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像它的人民一样,一直坚持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布拉格精神》是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著名评论集,收录了他为《格兰塔》写作却无法在捷克国内发表的文章,以及90年代在国际文学会议上的演讲内容,首次出版即为英文版。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的童年,对捷克历史上几个重要转折点的评论,以及1968、1989年前后社会环境与思想上的变化。在同名文章《布拉格精神》中,克里玛描述了这座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等人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它“悖谬”、文化丰富、屡经灾难却始终乐观。在菲利普·罗斯和他的对话录《重返布拉格》中,克里玛谈论了当代捷克知识界对瓦茨拉夫·哈维尔和米兰·昆德拉这两位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的看法。最后一个部分《刀剑在逼近》详细分析了卡夫卡的人生、作品与书中人物,是克里玛对卡夫卡的精彩评传。
克里玛的理性思考冷峻到令人发冷,透彻又毫不偏颇,那种清醒感就是他回首民族的苦难时没有谴责或控诉,而是细细解剖;回首捷克文学的黄金时代,面对文学必将衰退的现实,他很坦然地接受自己使命的变迁,也不过度吹捧知识分子的作用。看完这本书才明白为什么捷克人以克里玛为豪...
评分林 川 身为犹太人,捷克作家克里玛在10岁那年就被纳粹关进了集中营,直到14岁才获得解救。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人们在我居住的房间里死去。他们成批地死掉,尸体的搬运贯穿了我的...
评分《布拉格精神》是伊凡·克里玛的杂感短文集合,购买《天鹅绒监狱》、《被禁锢的头脑》时,我顺便将此书加入了购物单,之所以三本书一起购买,是因为我想了解东欧的极权主义制度剖析。 相比《天鹅绒监狱》、《被禁锢的头脑》,此书更为零散。《天鹅绒监狱》的主题很明确,深入...
评分 评分一个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世界上真正的悲剧是一个大人害怕光明。 ——柏拉图 恐惧总是权力最可靠的同盟者之一。克里玛在《布拉格精神》一书中对权力者制造出来的恐惧感有非常精彩的分析。他说没有一种权力不是依赖某种形式的恐惧,人们不仅恐...
布拉格精神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