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峰,前《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作家,离开媒体后开始从事创意T恤工作。主编有《欧美流行音乐指南》,著有《不是我点的火》《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不许联想》《沿着瞭望塔》《山上有神》等。
属于我们的精彩,早已经不复存在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增订版)》精选了2001—2019年,前《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作家王小峰重要的采访、报道共53篇,收录了对李宗盛、崔健、许巍、汪峰、王朔、贾樟柯、老狼……等近百位文化圈焦点人物的深度访谈。同时,作者还深入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流行文化领域的热点议题,既包括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彩铃、网乐,也包括至今依然万众瞩目的春晚、选秀、音乐节,涵盖音乐、电影、相声、文学等各个方面。持续二十年的深度观察,为今天的我们回顾流行文化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记录,也为我们反思娱乐至死的文化狂欢提供了新的视角。
【编辑推荐】
持续观察二十余年,记录流行音乐史上属于一代人的夏天——从业几十年的文化记者,一线专访崔健、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汪峰、朴树、老狼……细数他们的成长历程,探寻舞台背后的故事。
探讨大众文化热点议题,掷地有声地记录娱乐至死的时代——从音乐到电影,从相声到诗歌,春晚、选秀、粉丝、音乐节……本书几乎囊括所有文化圈热点议题,对大众文化发展历程中娱乐至死的现状做出犀利的批判性分析。
用冷静、理性的视角,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什么是乐队?什么是好音乐?什么是摇滚精神?小剧场话剧为什么受到热捧?选秀节目的本质是什么?本书探寻文化繁荣背后的真实社会形态,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发出独立、理性的声音。
前《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非虚构写作的典范之作——作者持续关注文化议题。如何找到采访的突破口,找到理解一个人、分析一个现象的钥匙,让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如何找出人物、事件背后的社会脉络,从树木见森林,用文字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变迁?本书为年轻人提供了非虚构写作的样本。
根据本书内容,全新设计“以偏概全”的个性化年表——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六十年大众文化发展轨迹,记住大众文化领域的一些人、一些事。
博客时代的红人“三表哥”、《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中国最具争议文化记者”都是王小峰的身份,他的文章犀利又幽默,常被读者作解馋之用。“你可以写得讨巧,也可以不讨巧,但是态度必须是严肃的。” 2015年8月,王小峰出了第九本书《只有大众,没有文化:反抗一个平庸时代》...
评分(公众号 listen_ta ) 有些平时总在讨论、接触的东西,比如音乐、电影、戏剧等,我一直都觉得它们做得过于商业化而往往成了人们心中仅供消遣的东西。但其实这些东西对我们带来的影响远远不只是娱乐,所谓的大众文化,指得也就是这些东西。 每当我们谈论文化这个...
评分阅读这本书有一定的门槛,岁月给曾经的音乐巨子蒙上了一层“薄纱”,没有经历过,故而始终看的不真切。加之作者带着一种睥睨众生的精英视角去审视这个“没有文化”的娱乐致死的年代,高度概括的语言非在行业中浸淫多年则难解其中要义。读罢此书,更多的是警醒:艺术向市场献媚...
评分他说:娱乐并非罪恶,但当娱乐圈成为了艺人变现的最大场所,留给艺术文化的空间更加稀少。 观察当下娱乐圈和大众文化现状,是否如同王小峰所言:“不仅制造者逐步丧失理性,连同这种文化下培养出的受众也丧失理性,集体沦落成为毫无审美情趣和判断标准的纯消费动物,处于情感、...
评分2003年在上海一家KTV,我第一次听到周杰伦。就在这一年,王小峰在《三联生活周刊》写了篇文章“周杰伦:时代的符号”,开篇便说:“如果我们把邓丽君、刘文正、罗大佑、周杰伦的名字放在一起,并且告诉你,他们都是一个时代标志性的人物,你也许会反对这个名单中有周杰伦的名字...
3.5
评分感触最大的就是第一篇写邓丽君的歌曲因为政治原因曾以靡靡之音为由被禁,联想到前阵子被禁的一批“低俗”歌曲,时代有变吗?我觉得没有。
评分太厚了,很多都是访谈,虽然作者在序言中摆出了一种要批判和反思的架势,但实际上没什么营养,而且由于很多文章年代久远,反而让人唏嘘不已,彩铃什么的都是过眼云烟了。最后一篇是来搞笑的吗。。
评分也许是我要求太高了点,但这么大的一个题目下面毫无足够新颖或深刻的东西,只能说其实难副。
评分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看不见过去也看不见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