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檀上宽,1950年出生于神户。京都大学文学部卒业,文学博士学位。京都女子大学教授。专攻中国近世史,著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朝专制支配史的构造》以及《东亚海洋圈历史的研究》(合编)。
本书的目的不是强调永乐帝如何夺回政权和重新评价他的政绩,而是通过中国传统理论观察他采取的系列政策,重新分析他在中国史上的地位。永乐帝确立的体制,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东亚各国奠定了“近代”以前的社会基础。不论该制度好坏与否,一直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各国在那个时代,形成了以明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所有行动也被束缚在该秩序内。
——檀上宽
看之前以为,讲华夷关系的时候,会多少讲到朝鲜,毕竟李朝是明在处理对外关系中最主要的藩属国,来使的次数也最多。但是没有,本书算是永乐帝的生平概要吧,虽然一直在强调他是实现华夷一家维持中华秩序并且能比肩甚至超过忽必烈的霸主,多少有拔高之嫌疑,但是文章在整体逻辑...
评分日本史学界对于中国史的研究角度一直很有和式风味,日本学者可以同时站在西方“列强”视角,和汉文化圈局内人视角而带来全新解读,这种“观测者”的角色是难能可贵的,也因此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当然,仅限于史学界,这种“观测者”的姿态一旦用在对华政治上,从我们中国人看来...
评分所谓元明革命(更替),首先从表象上看,明朝推翻元朝是汉民族对蒙古统治的反抗,明朝的建立是汉族国家的复兴。但是实质上这种表象化的解释是对“中华”概念的误解,进一步讲是将“中华”等同于汉民族。且不论“汉民族”这个概念是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梁大人的发明,即使在元明时...
评分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并不想看的,有关明朝的东西最近摄入量也有点多,但在看到是日本作家写的时,好奇心泛滥,想看看在日本人的眼里永乐帝是怎样的一位人,明朝又是怎样一个王朝。 这不是一本彰显永乐帝伟绩的书,从一开始檀上宽就以华夷秩序展开一系列理论。 首先...
评分所谓元明革命(更替),首先从表象上看,明朝推翻元朝是汉民族对蒙古统治的反抗,明朝的建立是汉族国家的复兴。但是实质上这种表象化的解释是对“中华”概念的误解,进一步讲是将“中华”等同于汉民族。且不论“汉民族”这个概念是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梁大人的发明,即使在元明时...
清晰易懂。
评分跨年前看完2016最后一本书。总体上来说檀上宽的这本书价值不算高,作为普及读物算是及格作,视角切入值得一看,站在东亚的高度来看永乐的功业,无愧于成祖之誉。但是七下西洋三征蒙古,修永乐大典营造北京,钱从哪来儿来?我不信郑和做的是赔本买卖。没有太多展开,二百多页的篇幅不算厚,略鸡肋。
评分虽然学术色彩有点浓,但整体还是颇有意思
评分用朝贡体系—华夷秩序的主体视角来分析洪武建文永乐时代的统治生态,还有些对永乐帝的心理分析,有精彩部分,整体一般。反而是开头对华夷概念的厘正比较有价值,说得明白,华、夷不是固定身份,与天、与德息息相关,是可以转化的。多少学者和读者都没弄清楚这概念的最初内涵。
评分联系作者檀上宽之前的研究(与我老师的论文有对话),不难理解他高度评价永乐将日本带回朝贡体系的原因,洪武时以胡惟庸通倭“冤案”为导火索的明日断交,实际是太祖的借题发挥,试图以此掩饰外交政策的失败,为推翻当年制定的招徕政策寻找合法化的借口。因此,永乐帝的举动无疑超越了他的父亲,亦超越了动用两次军事手段都未能达成心愿的忽必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