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伯克莱(1893-1971)
推理小说史上的先知。1922年,他开始创作高水准的古典推理小说,并一手创建了著名的“侦探俱乐部”。在古典推理大行其道之时,伯克莱反而预测:“纯粹以解谜为主,重视情节却忽略人物塑造、缺乏文风和幽默感的传统推理小说时日不多。未来的推理小说,心理成分在吸引读者方面将超过数学成分。”而今,这一预言自是全部命中。1939年,伯克莱宣布停止推理小说的创作,但依然活跃于评论界,直至1971年去世。
简介: 班迪克斯先生把别人寄给尤斯特爵士的巧克力拿回了家,他的太太吃了之后中毒身亡。如此巧合,是谁下的手?为了什么?警方侦办这个奇特的案件,立刻陷入困境。这时,一个由各种爱好推理艺术人士组成的业余社团“犯罪圈研究学会”来帮忙查案,不料其中六位推理迷竟分别找出...
评分因为吉版的《毒巧克力命案》封面小图看着怪吓人,所以在买到新版之后我还是很惊喜的。平装内外双封,外封书脊处看着非常圆润,很舒服。封面设计得也不错,金色的头像配封面黑底很切题,很像一盒包装完好的黑巧克力,实体效果比图片更棒。 然而这种惊喜在打开书的几分钟后就消...
评分批评这本书的人实际上没有看到这个书的真正价值。 1930年侦探小说进入黄金时代,辉煌了半个多世纪,几千名创造者绞尽脑汁构造着各种谜题。创造思想逐渐枯竭走到尽头,穷尽了人类可以想到的一切诡计。柏克莱的这部小说囊括了过去黄金时代古典小说的最常见的诡计类型。它们身上的...
评分简介: 班迪克斯先生把别人寄给尤斯特爵士的巧克力拿回了家,他的太太吃了之后中毒身亡。如此巧合,是谁下的手?为了什么?警方侦办这个奇特的案件,立刻陷入困境。这时,一个由各种爱好推理艺术人士组成的业余社团“犯罪圈研究学会”来帮忙查案,不料其中六位推理迷竟分别找出...
评分这部推理小说,说是七重解答,其实并不准确.应该说是伪多重解答. 真正的多重解答,起码应该先把各种破案的线索罗列齐备,让读者和侦探来拼图. 但是这个小说,从警察厅嘴里所获知的线索并不多,然后侦探又各自寻找加入新的线索. 所以准确说,这部小说是以几个侦探各自的推理来罗列...
翻译一般般吧,有些地方会觉得不错,但也有些地方会觉得还可以有更好的翻法。作者还是有那个时代欧美小说的啰嗦灌水,前半部真的停下来了好多遍。铺垫得太长有可能会把你的读者赶跑哦。不过我还是五星,后面3个解答都很精彩,虽然作者肆意推翻人证有点不爽,不过人证也毕竟不是绝对的可靠。每个解答都是可以想到的可能,不会天马行空,但还是缺乏佐证。喜欢作者的开放封闭理论。还有一个切入点,一个证据,可以引出多种可能的导向...
评分多重解答的鼻祖,依我看应该也是妄想推理的鼻祖。设定赞,人物性格也很丰富,但故事不够精彩,案件也不吸引人,多重解答只有薛灵翰和达蒙的还不错,其余的太过主观有凑数之嫌~
评分多个侦探+多重解答的阅读体验比常规的推理小说好很多。看到案情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第4、5个解答,不过感觉后三个其实都差不太多?感觉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佐证不太充足吧。
评分面对一件命案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我觉得见解多了之后反而变的主体不明,阅读体验就下降了,且解读也渐渐乏味
评分我怀疑我看的不是中文?结尾的反转还是挺精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