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陆军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打倒了一直推行国际和平协调外交、在国内也比较稳定的政党政治。它是怎样逐步走向侵华战争,然后对美开战,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领导这个时期日本陆军的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等人,持有什么样的政治军事构想?本书的焦点就在于此。
因为简评的字数限制,一些超出本书内容之外的读后感只好在评论里面添加了。 就日本陆军关于30年代到41年底战略决策研究来讲,本书超过了目前中文界出版的所有书籍,也体现了日本学者一以贯之的精细。相信中文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可以跳出网文、期刊杂志的思考水平,另外此书对...
评分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两国历史与文化极其相似。读罢这本书,我对这个观点的印象又加深了许多。中国的现在与日本的当年是多么的相似,两者都作为东亚地区的第一强国跻身世界列强之列,也都想作为亚洲的代表、东方的代表、黄种人的代表挑战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争夺世界的霸权。...
评分因为简评的字数限制,一些超出本书内容之外的读后感只好在评论里面添加了。 就日本陆军关于30年代到41年底战略决策研究来讲,本书超过了目前中文界出版的所有书籍,也体现了日本学者一以贯之的精细。相信中文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可以跳出网文、期刊杂志的思考水平,另外此书对...
评分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两国历史与文化极其相似。读罢这本书,我对这个观点的印象又加深了许多。中国的现在与日本的当年是多么的相似,两者都作为东亚地区的第一强国跻身世界列强之列,也都想作为亚洲的代表、东方的代表、黄种人的代表挑战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争夺世界的霸权。...
评分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一种强烈的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他们同样也不乏智慧与执行力,为了国家安全,他们不惜以身犯险,也要为自己民族的生存去博取机会。这样一群人,放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会成为很多国人心中的偶像吧。而他们中的很多人也确实成了偶像,被...
延宕14年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实为一场幻梦,缘于日本昭和陆军战略人的Macbeth强迫症。欧战的惨烈无常,造成他们强烈的危机感和饥饿感,但历史地刻舟,求不来民族生存之剑。总之,失败之根源还是读书少,眼界窄所致。
评分几近预言的自我实现。永田根据对一战的观察得出对二战的预期,提出“自给自足”资源体系的建设,“国家总动员”体制的筹划,以求获取战争主动权。而后石原以“九一八”下剋上起家,目标开始对准美国,不涉入中国。武藤、田中一系亦以下剋上反制石原,踏入抗日战争之泥潭,虽不以中国为对手,但自此处处受制于中国。德苏战争后分途,战略由此更是支绌混乱。既怜惜付出之代价与取得之资源难以和谈,又希求保持自主之主动态势不敢付出所有解决苏联安全,中国泥沼,更垂涎于东南亚资源,最终提前引发了最终的对美决战,终于灭亡。作者提出了很多修正观点,如英国在二战中的关键地位,而非中国,日瞄准东南亚资源,美确保在欧陆有立足之地,使得欧洲战火不因此燃及本土。陆军始终针对美国,无意于苏联,因东西伯利亚无资源。许多对抗性主张只不过幌子。
评分二战日本陆军原来不缺战略家!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这些陆军幕僚的能量和才华真是非同凡响。
评分日本军国主义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总体战思想的影响,要更好地理解永田铁山的战略意图,可以延伸阅读下鲁登道夫的《总体战》
评分即使是对于幕僚这些高度理性的人来说,在判断局势、决定方针时也难以避免过往的经历对自己的影响。重新思考武藤、田中两人的战略构想,都包含着高度理性且缜密的思考,这也必然导致两人难以说服对方,正是在这种尝试说服彼此甚至互相攻击、倾轧的过程中,陆军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多数情况下,正确的道路不止一种,远见卓识更需要高度的执行,否则只是空谈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