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导论

中国文学史导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庸(1900.4.13—1950.6.25),原名罗松林,考入北京大学后改名罗庸,字膺中,号习坎,笔名耘人、佗陵、修梅等。原籍江苏江都,出生于北京大兴,是清初扬州八怪之一“两峰山人”罗聘的后裔。

1917年,先生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文学门(1919年改称国文系),与郑天挺、张煦同学,并一起于1922年考入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的同学还包括容庚、冯沅君等。毕业后,供职历史博物馆、教育部(与鲁迅同事)等地,曾与人创办华北大学,邀蔡元培任校长,后因主张不同未果。1927年,应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之邀,与马衡等人赴日讲学。1928年秋,应鲁迅之邀,任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任浙江大学教授,次年秋,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北平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并在故宫博物院兼职。1937年秋随校赴长沙,任长沙临时大学教授。次年春,学校迁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先生取道香港、越南入滇,于西南联大执教九年,期间又在云南大学、五华学院兼课,听者甚众。1939年秋,恢复北大文科研究所,先生任导师。1942年12月,先生的任职情况是“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中法大学文史系主任”[ 罗常培《恬庵语文论著甲集》,(台湾)香港书店1973年版,第356页。]。1944年11月,罗常培赴美,先生担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1946年,先生填词《满江红》作为西南联大校歌,并书写纪念碑碑文。秋,西南联大解散,先生留滇,任昆明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1949年5月,应梁漱溟之邀赴重庆勉仁书院讲学。8月初至9月初,先生与梁漱溟、谢无量等在北碚缙云山上修习藏密功法。1950年6月,逝世于重庆北碚医院。

出版者:
作者:罗庸著
出品人:
页数:2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1
价格:28.00
装帧:假精
isbn号码:9787200113303
丛书系列:大家小书
图书标签:
  • 文学史 
  • 罗庸 
  • 文学研究 
  • 古典文学 
  • 文学 
  • 西南联大 
  • 学术 
  • 工具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一次我们把罗庸先生有关中国文学史的论述,进行了搜集整理,成就《中国文学史导论》这本小册子纳入“大家小书”。

第一编《中国文学史导论》,是先生为五华文理学院授课讲稿,分四次刊发在《五华》杂志上。第二编《中国文学史上的几个新问题和新见地》,分两次发表在《云南教育通讯》上。这两编应该说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作者以宗趣论、方法论、史料论综包全局,详细阐述了自己建构文学史的基本设想,从而提出了中国文学史的学科体系。

第二编《中国文学史上的几个新问题和新见地》中作者鲜明提出了“展拓与发明的四基件”:新材料、新工具、新问题、新见地,并举例详细说明。

第三编《〈九歌解题及其读法〉提要》,这是罗庸先生文学史研究的珍贵个案,我们把闻一多先生《什么是九歌》文章附后,意在使二者观点碰撞,读者能有所得。

第四编《国文教育五讲》,所收五篇文章在纳入本书时都根据原刊重新进行了仔细的校订。他们既属于罗庸先生文学史观的延伸,又可见先生对国文教育的思考。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看看吧,那时候人的气魄,或者说看看为文学史跑马圈地的第一代学者的气象!

评分

导论部分非常清晰易懂,虽然具体的学术观点可能现在有了更新,但是谈治学方法理念的、谈教育的,现在看来也不过时。“学问的意义根本是培植自己的艺术”“一个文学史家,假如不能准确地语人以今后的文学发展途辙,那么他的任务还是没有达到,他的著作依然没有传世远行的价值。”

评分

看看吧,那时候人的气魄,或者说看看为文学史跑马圈地的第一代学者的气象!

评分

只可惜罗教授著作吉光片羽,湮没在历史尘埃中颇令人扼腕。

评分

学术引路老师整理的书,很易懂,又在文学研究上给予初学者以重要且清晰的脉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