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本书系钱穆先生于北京大学所讲秦汉史之讲义。主要论述秦汉时期的学术、政治及社会经济情况。书中对秦汉博士官制、家言与官学、封建与郡县制度、朝廷对匈奴之态度、汉武重农轻商之经济政策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是关于秦汉时期历史的一本重要论著。
编辑推荐:
1. 本书最初系钱穆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之讲义,议论畅达,看书犹如听讲。
2. 本书上自秦之统一,下迄新莽覆亡,读罢此书,会对秦汉史的概况有所了解。
3. 作者从学术、政治与社会经济三者兼及并重,更加直观地对秦汉史进行解读。
4. 作者对秦汉博士官制度、家言与官学之代兴、秦焚书与汉表彰五经有深入分析,特别对于新莽代汉而起进行阐发;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之递变、朝廷对匈奴之态度、汉武重农轻商之经济政策进行精密探讨,会通明辨,对学者之治史方法有大启发。
学识有限,只能看个大概,武帝给中国开了个不好的先例,盐铁专营,结果经历了几千年,一直到今天,大家都在嚷嚷着国进民退,凡事有因必有果,今日之中国,是当日武帝之中国的果。 武帝的时候,人们对于财富,对于经济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文景的黄老和无为而治造就了第一次的经...
评分俺浅薄之人,读钱老《秦汉史》读得好辛苦,一晚上看不了几页,很多字要查字典。 有人说钱老的历史观格局太小,俺不懂不敢乱评价。钱老的很多观点其实颇有哲学味道,读后受益匪浅。 文史哲不分家,信哉!
评分2008年2月27日 至 2008年3月2日 阅罢钱穆《秦汉史》中的秦朝部分 读秦汉史只是为了偿还上学期的债。 学了一学期的先秦与秦汉中国古代史, 竟未能通读一本这方面的名家大作,实感惭愧。 之前一直苦于学史不知如何入门, 尤其是去书店看到动辄十几册一套的古籍原著与名家...
评分学识有限,只能看个大概,武帝给中国开了个不好的先例,盐铁专营,结果经历了几千年,一直到今天,大家都在嚷嚷着国进民退,凡事有因必有果,今日之中国,是当日武帝之中国的果。 武帝的时候,人们对于财富,对于经济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文景的黄老和无为而治造就了第一次的经...
评分近日刚好有些闲暇时间,将钱穆 所写《秦汉史》翻开看看,甚是有趣,对秦朝的描述模式,先描写文化演进、政治变革,进而建国后一系列的手段,大多数耳熟能详,例:设立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收天下之金铸销为钟,蓄六国之贵族于咸阳;然后接着开疆拓土。...
先说版本,虽为简体横排,但纸质装帧可称上流。再说书,感觉钱宾四的书多着重于思想文化史方面,总是以思想史为主轴点缀些经济制度史。另外钱老的学究气太重,书读起来不亲和啊。但是第一章论秦的文化源流与变迁真是精彩,可称是拍案称绝。另外最后一章写王莽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说不好。
评分大汉还是那个大汉。为庶民请命者,被搞臭于历史;居功至伟,也不遭待见。庶民不值啊!
评分先说版本,虽为简体横排,但纸质装帧可称上流。再说书,感觉钱宾四的书多着重于思想文化史方面,总是以思想史为主轴点缀些经济制度史。另外钱老的学究气太重,书读起来不亲和啊。但是第一章论秦的文化源流与变迁真是精彩,可称是拍案称绝。另外最后一章写王莽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说不好。
评分先说版本,虽为简体横排,但纸质装帧可称上流。再说书,感觉钱宾四的书多着重于思想文化史方面,总是以思想史为主轴点缀些经济制度史。另外钱老的学究气太重,书读起来不亲和啊。但是第一章论秦的文化源流与变迁真是精彩,可称是拍案称绝。另外最后一章写王莽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说不好。
评分大汉还是那个大汉。为庶民请命者,被搞臭于历史;居功至伟,也不遭待见。庶民不值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