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治学·写作》(精装珍藏版)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季羡林 散文随笔 散文 中国 随笔 读书与写作 读书 好书,值得一读
发表于2025-02-16
《读书·治学·写作》(精装珍藏版)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关于“治学”没有认真读,感觉其方法不适合当前;季老竟如此推崇散文;最大影响在于,我想找更多的古文来看
评分看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的版本。“读书”、“治学”部分很好,颇有启发。但是谈“写作”实在不咋地,特别是那些鼓吹文字,凭什么觉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管目前还有多少困难,总的趋向是向上的,是走向繁荣富强(《多注意“身边琐事”》)”?这么认为的依据是什么?瞎讲有啥讲头。还有,《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提到“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琢等”;然后说,中华文化的深义是“三纲六纪”。我就问一句:为什么日本文化的深义都是形容词,而中国文化深义竟然只是些条条框框?
评分通识读本,浅显易懂,却都是人生积淀。谦逊从容、真诚质朴,勤奋严谨,大家风范。
评分日记似的篇篇章章,治学、写作平常了些。 读书篇看过后一直惦记着古文,看了本《离骚》,有想翻看史记、古文观止的想法。
评分通识读本,浅显易懂,却都是人生积淀。谦逊从容、真诚质朴,勤奋严谨,大家风范。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本书集结了季羡林关于读书、治学和写作方面的心得,另收录了他对陈寅恪、胡适等人治学理论的论述。做了一辈子学术研究的季羡林,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坦诚地拿出来与人分享,于广大学生和学者而言,都是很有益处的。
梁衡问季羡林先生:“你所治之学,如吐火罗文,如大印度佛教,于今天何用?”先生肃然答道:“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 不说季先生学问如何,单凭这句话,他就让我肃然起敬。 季先生所做的学问,确实是偏,而且没有现实的功用。吐火罗文,原始印欧语言中的一种...
评分梁衡问季羡林先生:“你所治之学,如吐火罗文,如大印度佛教,于今天何用?”先生肃然答道:“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 不说季先生学问如何,单凭这句话,他就让我肃然起敬。 季先生所做的学问,确实是偏,而且没有现实的功用。吐火罗文,原始印欧语言中的一种...
评分大部分的随笔来自2000年前,感觉是两个时代的人,但表达出来的东西却很容易让人接受。只想用两字表达看完的感受--老者。整本书基本就是以阐述的方式表达了一些个人简介。以及推荐了一些方法包含学习方法,十岁接触英文,后来各种学习也都是以兴趣为导向,倒是觉得我们除了专业...
评分梁衡问季羡林先生:“你所治之学,如吐火罗文,如大印度佛教,于今天何用?”先生肃然答道:“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 不说季先生学问如何,单凭这句话,他就让我肃然起敬。 季先生所做的学问,确实是偏,而且没有现实的功用。吐火罗文,原始印欧语言中的一种...
评分为了回忆季老,所以看起《季羡林自选集.读书 治学 写作》。文章给我很多的启示,《读书》让我更确定自己自己读书方向,《治学》让我更坚持的做我认为正确的事,《写作》我学会了惨淡经营。 我正是二十青壮年。写作对我来说很重要,需要通过写作来表现自己,需要写作...
《读书·治学·写作》(精装珍藏版)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