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留学,归国后从事工人运动和革命文化翻译工作,曾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任党领导的电影小组组长,主编《救亡日报》、《华商报》、《新华日报》等进步报纸;抗战胜利后赴新加坡接触东南亚文化界人士,1949年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外交部亚洲司第一任司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等,“文革”期间受尽折磨,1977年平反后恢复工作,历任政协常委、文化部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顾委委员等。
作为一本自传体传记,本书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传主是被称为“世纪同龄人”的夏衍,他是中共早期重要的革命家,他在上海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工作,有的甚至是隐蔽战线的工作,作为20世纪中国诸多重要政治事件的亲身参与者亲历者,他的回忆对于研究早期革命工作和隐蔽战线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在八十四岁高龄后撰写这本自传,经历了许多大波大浪,所以文中反思深刻,很多的见解至今看来依然震耳发聩;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作家,夏衍在电影文学和报告文学方面成就巨大,作者善于叙述且文辞清丽,阅读本书也会有这个美好的阅读体验。
☆ 本书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一代文化名人自述其曲折而又传奇的人生;廿世纪重大文化和政治事件亲历者的文字。
☆ 作者反思震耳发聩
不论是对“四条汉子”事件还是对后来的历次运动,作者在交代事件缘由的同时,也对引起这些事件的原因作了反思,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受过‘五四’洗礼的人,竟随波逐流”的反思,让人深思。
☆ 此书有增补和重要订正,内容和形式超越了之前诸版本
此次出版内容上增加了日文版序言和多篇附文,订正了原来版本中的个别错讹;正文中增加了一些稀见图片且精装出版,装帧精美。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朱穰丞同志,他原先只是一个话剧的爱好者,他是一家外国洋行的高级职员,生活比较富裕,他领导的辛酉剧社,最初是以“爱美”和“提高话剧艺术水平” 为号召的,辛酉剧社曾提出过“难剧运动”的口号,上演过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由袁牧之主演),尽管卖座...
评分看到一篇采访,说及1950年代初,张爱玲出席上海作家协会代表会议,在满眼列宁装中出现一旗袍者本身就相当刺眼,是谁这么大胆让她出现在这种场合?是夏衍,他当时是上海文管会副主任。据说,他在报上看到有张爱玲化名文章,便问有关人员,说此文很有张爱玲风格,是否是她所写。...
评分看到一篇采访,说及1950年代初,张爱玲出席上海作家协会代表会议,在满眼列宁装中出现一旗袍者本身就相当刺眼,是谁这么大胆让她出现在这种场合?是夏衍,他当时是上海文管会副主任。据说,他在报上看到有张爱玲化名文章,便问有关人员,说此文很有张爱玲风格,是否是她所写。...
评分《懒寻旧梦录》。吴稚晖到旅馆访无业青年夏衍这段,一个胖胖的中年人“挥着一把蒲扇,随便地在我床上坐下来”,还请他“一起去散散步,看看上海这个花花世界”,“从四马路到爱多亚路,一直走到大世界”,大笑。 另一个吃惊的史料,“民国初年中日之间往来不需要护照”,难道...
评分“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朱穰丞同志,他原先只是一个话剧的爱好者,他是一家外国洋行的高级职员,生活比较富裕,他领导的辛酉剧社,最初是以“爱美”和“提高话剧艺术水平” 为号召的,辛酉剧社曾提出过“难剧运动”的口号,上演过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由袁牧之主演),尽管卖座...
史料价值五星,但如以文学角度而言则过于琐碎和杂乱,使读者有面对山珍海味又无胃口感。自序和日译本序第一篇写得不错。
评分巨书,壮书
评分补标 沈乃熙这个名字真好听
评分夏衍一方面以反思的姿态记述一代年青人卷入左翼洪流的历史缩影,另一方面却仍然透出宗派主义色彩,在对待胡风问题上,仍视其为敌对分子,仍说鲁迅缺乏知人之明。在中宣部于1980发布8、31号文件停止两个口号论争的情况下,此书又重新激起了新的争论。
评分收录的日译本序写得很好。本书是夏衍的回忆录,内容上补足了三十年代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些细节,以及在此之前和之后夏衍的经历。和电影相关的部分出乎意料的少,绝大部分是从政治活动的角度来进行回忆,因为涉及的人物和事件过于庞杂,读起来也比较费劲。书的最后,夏衍还感慨了一下知识分子如此拥护共产党,建国后却遭遇了诸多不幸。读这本更多是能了解夏衍其人与他所经历的时代,想要了解他跟电影的事还是应该读《夏衍电影文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