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1947年生於印度孟買一個中産階級傢庭。祖父是一位烏爾都語詩人,父親則是劍橋大學商業係的畢業生。14歲時,他被送到英國的格拉比學校讀書。1964年他的父親搬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居住,那時候正值印巴戰爭。拉什迪繼續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求學,攻讀曆史。
復雜的宗教、文化和社會背景,注定瞭他對“曆史”、“政治”、“流亡”、“移民”、“混雜”、“文化翻譯”、“邊緣寫作”等問題的熱切關注。
1981年,文學天賦齣眾的拉什迪憑藉第二部小說《午夜之子》獲得瞭當年英國文壇最高奬項“布剋奬”,卻因作品觸怒瞭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而被印度當局禁止在國內發行。此後,其小說《羞恥》又因中傷巴基斯坦前總統齊亞·哈剋以及著名的布托傢族,而導緻該書不僅在巴基斯坦遭禁,他本人也被指控犯有誹謗罪。
1988年,拉什迪的小說《撒旦詩篇》齣版,立即引起巨大爭議,於作者本人也是毀譽參半。故事源於一個傳說,撒旦在伊斯蘭教聖典《古蘭經》中加入自己的詩文。當天使透露有些經文有問題時,老先知穆罕默德就刪除瞭那些有問題的經文。小說中,主人公吉百利和薩拉丁兩人從一場空難事故中奇跡般幸存,並且獲得瞭神聖和邪惡的力量。作品描寫瞭正義與邪惡的鬥爭,穿插瞭對伊斯蘭教和穆罕默德的不敬內容。伊斯蘭教基要主義者領袖抨擊它為瀆神之作。1989年,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領袖阿亞圖拉·魯霍拉赫·霍梅尼宣布判處拉什迪死刑,並號召教徒對其采取暗殺行動。迫使拉什迪潛藏多年,過著有警方保護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護費高達160萬美元,1998年,伊朗政府宣布不會支持對拉什迪的死刑判決後,拉什迪終於獲得瞭自由。
《羞耻》:寓言瓶里的政治阴谋 文/范典 对应诺贝尔文学奖一直秉承的政治非议问题,萨尔曼·拉什迪这样的似乎是最合适人选,他出身于印度,受教于英国,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写出《撒旦诗篇》后即遭致伊朗当局的追杀,躲避九年之久,英国警方对其的保护费更是高达每年160万美元...
評分民主,独裁,信仰:巴基斯坦及第三世界的困境 ——解读《羞耻》的政治隐喻 文/钱佳楠 (本来是一杂志的约稿,后因友邦原因不能发表。) 萨尔曼•拉什迪在与君特•格拉斯的对谈中问起战争留给后者的创作影响,格拉斯坦言,战争就像一把砍刀,把他祖国身上的一块肉活生生...
評分这个题目让人不免想起拉什迪布克奖里的老友库切的《耻》。库切的《耻》(Disgrace)指向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的生存尴尬,而拉什迪的《羞耻》(Shame)则试图挖掘羞耻根源何在。在拉什迪看来,是两种暴力造成了现代社会普遍的羞耻和无耻,那就是精神世界的宗教暴力和生活世界的政治...
評分如果读过《我的名字叫红》,再读这本书,会对伊斯兰世界的灵魂与故事有迥然不同的感受。 一个细密优雅,一个粗犷不羁。羞耻是个道德词汇,在这本书里幻化成了一个人,一个弱智儿童。除了明显的政治隐喻之外还有很多反思性的思考。 她还有一个伊斯兰世界里野蛮生长(未收任何道...
評分没想到国内还会出拉什迪的书,真没想到。 依然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依然是家族恩怨,依然是从个体的命运见证社会的崩溃离析和时代的风云诡谲。诡异而富有张力的意象,鬼影重重的魔幻渲染,虽然是中文译本,还是可以感受到原著中独特而气势非凡的语言魅力。 不过,从题材和主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