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关乎人类历史,更关乎人类未来。今天的文化积累已让人类拥有可以改变自身生物本性的力量,以科学探究人性奥秘的新时代已到来。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人性与文化、自我与社会都将被重新定义。威尔逊以无与伦比的雄心壮志提出融通计划,坚信它将赋予未来人类一种分析和预测的强大力量,让我们有能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巨变。
这是一场浩大的知识历险。从大脑中的化学反应,到文化的基因基础,从颜色语言受到的遗传学限制,到《洛丽塔》中蕴含的生物学原则…爱德华·威尔逊轻松跨越科学与人文的鸿沟,自如穿梭于物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宗教、伦理与艺术等各领域间。这位殿堂级的科学大师用清晰、雄辩的文字, 将人类知识的新进展巧妙地编织到了一起,完成了这部博大精深又妙趣横生的著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登上知识的巅峰,将今日破碎的知识风景尽收眼底。读过此书,我们将以全新的方式理解知识。
这是一部我们时代里程碑式的著作,融通的构想也必将成为人类认识自身与世界的一个新起点。威尔逊对未来世代知识图景的大胆想象,凝聚了他毕生对人类、知识和社会进化的深刻思考,极具独创性和启发性。每一位善于思考、关心未来的读者都应该认真聆听。
爱德华·威尔逊 Edward O. Wilson,生于1929年,当今国际生物学界翘楚,演化生物学先驱,蚂蚁研究权威,殿堂级科学大师。《自然》杂志评价他为“既是世界级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写作者”。《时代》杂志评选他为“全美最具影响力的 25人之一” “世纪人物”。目前任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荣誉馆长。
他以杰出的科学成就,引发了20世纪生物学的数次革命:提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奠定现代物种保护的理论基础;创建“社会生物学”这一全新学科,引发整个知识阶层与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倡导“生物多样性”概念,使其成为影响全球的环保理念。进入21世纪,他提出“知识大融通”,致力于搭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并对人类的历史演化、当下处境和未来前景等终极问题做出深邃思考……获有100多项大奖,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克拉福德奖、泰勒环境成就奖、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等。
他同时非常擅长著述,可以说是极具文采的科学家。先后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荣获普利策奖。此外,代表作还有《社会生物学》《缤纷的生命》《生命的未来》《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等。
译者 梁锦鋆,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博士,旧金山艺术学院硕士许可。曾担任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专业人员。开过几次画展。译有《第三种文化》《科学并未终结》《艺术的意义》等书。
杨新美 有没有一门学科综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这三大领域?有,社会生物学!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文学科以及社会科学将缩小为生物学里的特化的分支;历史、传记及小说,则是人类行为学的研究报告;至于人类学和社会学加起来,也只不过构成单一一种灵长...
评分在知识领域愈分愈细的今天, 还有可能再谈「知识大融通」吗? 是的!演化生物学家威尔森此一野心勃勃的论调, 或许就是人类为了生存, 今后不得不戮力以赴的方向! 这是一本野心十足、颇具争议,但相当重要的书。说有野心,是因为它试图整合人类所有的知识体系;说具争议,...
评分文/郑渝川 在美国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看来,在信息爆炸、知识过载的时代,要谨防科学发展失却伦理规范和导向,避免在技术创新和大潮中丢弃人类最为宝贵的品质和道德,同样也要防止抛弃科学,因为困惑而拥抱神秘主义甚至重归蒙昧。 长期以来,在普通人眼里,科学界实现的...
评分评价此书为“一部让人痛苦而着迷的知识巨作”,说他是巨作,不是因为字数多(33万字),而是内容太宏大,横跨科学、人文、社科、伦理、宗教,威尔逊为这些原本独立而专业的孤岛,构建起一座座融通的桥梁,最后收归人类存在的意义,博大精深又妙趣横生。 之所以说阅读此书是痛苦...
评分在知识领域愈分愈细的今天, 还有可能再谈「知识大融通」吗? 是的!演化生物学家威尔森此一野心勃勃的论调, 或许就是人类为了生存, 今后不得不戮力以赴的方向! 这是一本野心十足、颇具争议,但相当重要的书。说有野心,是因为它试图整合人类所有的知识体系;说具争议,...
我们如果依赖人工替代品来维持自身和生物圈的活力,所有的事物终将变得脆弱;我们如果抛弃其他生命,必定使我们变得永远贫乏;我们如果放弃遗传天性,接受机器辅助下的理性,并且以进步为名,让伦理、艺术和生命意义屈服于散漫不经的习惯之下,幻想自己如神一般尊贵,而不受古老传承的束缚,那么我们将变得什么也不是。
评分清楚的地方非常清楚,注水的地方明显注水。作者熟悉生物,爱好科学史和文学艺术史,了解一些经济学。对于融通老实说作者也没有提出什么好办法。买过他的另一本《缤纷的生命》很好看。
评分试图从生物学这一“通孔”融合当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主要内容,而完成所谓的“知识大融通”。虽然作者是哈佛教授,学问也算通博,但本书就内容而言,可以说是bullshit。作者在理论物理方面的看法,犹显其空有知识,而无见识的一面。
评分深刻,但有的地方 自己理解不上去,作者站的高度很高,有些章节前面的点评非常经典。将来认识水平上过去了根据需要再重读
评分这书比较一般 就是个大杂烩 讲的不深不透 唯一的亮点在于书中给出的定义都非常准确 比喻都非常贴切 译文也保持了这种准确性 而且有定义之间的比较 其实我是赞同作者绝大多数观点的 作者以一个老博物学家的眼光 指出了错误观点和方法的问题 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第六到九章比较精彩 其他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