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东土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日本 熊培云 社会 文化 随笔 日本研究 社会学 历史
发表于2025-02-13
西风东土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把“事实”与“意义”分开,这点挺有启发性的。后面的内容太琐碎,流露出来的精英式感伤也让我不太看得下去。
评分比起自由在高处,轻盈了许多,谈到问题依然挺犀利的,只是有点儿太神散了。
评分里面都是些细细碎的日常杂念,像是流水账,像是漫无目的的旅行。
评分特好看!
评分怎么说呢,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anxious thoughts,没有什么实际的效用吧(我可能比较直接),可能是我功力不够,我总觉得没什么条理,没什么框架,没什么结论……哎呀闲扯嘛why so serious。
熊培云,评论家,时代观察者。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任《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行万里路,写一卷书。熊培云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与所思。本书不仅梳理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思想流变,同时深入探讨了当今日本的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有关“日本是中国之药”的结论,注定这不只是一本日本之书,更是一本中国之书。
日本是中国的一味药。至于药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如果认真学习日本的社会建设,日本将是一味良药,可以医治中国“弱社会”与“强个人”的病灶。如果只是看到日本在向右转、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在街头举旗叫喊,从而继续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来强化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则可能适得其反。倘若良药未成反自制苦果,将是一味毒药。
我之所以仍然热衷于寻访一些我所喜爱的历史人物,固然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我可以找到精神与思想上的共鸣,此外还有对历史木已成舟的某种伤怀。我相信这种伤怀不仅是基于古老的悲剧意识,更是我对所有尼布尔意义上的光明之子的深切回望。我想从黑暗年代里寻回一点光亮,希望那些曾经照亮过去的人也将照亮未来。
大自然馈赠人类太多的恩情。它给了人类免费的死亡,人类却没有耐心等待这份施舍,所以不仅发明了断头台并给刽子手发工资,还制造战争把无数血肉之躯送上战场。然而,我还是要感谢大自然有关生与死的无私的施舍,它教会我们要节制贪欲。因为有了这份免费的死亡,我们可以在有生之年积极行善,至于除恶的事情交给大自然就好了。
好的观念将人带上康庄大道,坏的观念让人万劫不复。当一个国家被一种坏的观念所笼罩,这个国家也就开始了它的灭顶之灾。日本当年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明治维新”滑向“一亿总玉碎”之疯狂的。在这里,“意义猛于虎”。许多人受意义的激情驱使,最终又被意义吞没。
人类尚未形成。虽然我们名义上同属人类这一物种,并置身于所谓的人类文明之中,但人类从来没有真正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误解与被误解,施虐与受虐,征服与臣服,同胞与异类,只要“我者-他者”这个模式一直存在,人类就永远有两个世界的挫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本书是作者在日本游历几个月,四处走访中的所见所闻,将所得感想以日记形式记录而来。我未曾到过日本,对日本的了解也很少,对日本人的印象大多是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看完这本书,也算是通过作者的视角对他们有了些许了解。作者在书中着重讨论了几个问...
评分 评分想起四年前,在去福州的动车上读熊培云先生的《自由在高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透着力量,比起激进的革命冲动,熊培云先生的人生态度与个人理想更加平和务实,恰好当时也在为出国奔波,真实的赤诚在心中激荡,尽管彼时民主小清新的批评不绝于耳,我依然深信任何时代的变革,...
评分在微信读书读的。 熊培云老师在东京大学四个月的日记,事无巨细,他所经历他见到的。 一直以为熊老师学者,毕竟南开大学的老师么,不看读过这本书后觉得熊老师还是记者成分多,会找角度看问题,会摆各方意见,不管自己是否同意。赞同他说的,要去主动找各方的观点。书中就又她...
评分用心与担当 熊老师的每本书我都追看,他的书总是给人深深的感动和绵长的力量。这一本也是期待很久,买到后一气呵成,一睹为快。一路读下来,被熊老师的用心良苦和勇敢担当所折服,被熊老师与读者交流的真心诚意所感动。以记者的广度,学者的深度,以及日记体每天与读者坦诚相...
西风东土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