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本书系由钱穆先生讲述之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七题,经先生亲自修润而成。钱穆先生以渊博之史学涵养、敏锐之剖析能力,使读者得窥中国历史文化之堂奥。
编辑推荐:
1. 本书由讲稿整理而来,语言平实易懂。
2.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治乱兴替,波诡云谲,读罢此书,可启发读者对其有一系统之把握。
3.史学精神、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等均为治中国史必通晓之内容。读者可由此书,一窥中国史之概况。
4.钱穆先生在书中讲述了几个中国历史上非功勋卓著却极能代表中国人精神之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最近读了钱老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一书,所表达的思想与他其他的著作一脉相。看过后我深有感触,总结钱老先生这本书的主题如下,算是自己的一点心得。 中国历史精神是道德精神,道德精神即人们发自内心地去追求理想的做人标准的精神,这也是人生的大“道”。道德精神陶铸...
评分花了一周的时间,我慢慢地把这本书读完了,感触良多。这本书虽然写于民国时期,其中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也都是针对当时,但读过之后,我想说这书中的提及的问题时至今日仍存在着,而且其问题之弊也更加凸显。我虽没有很深的历史积淀,但也对中国历史充满敬畏,以往我学过的...
评分这本书中我最喜爱章节为以下五章,也是较为容易理解的章节: 第一讲 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 第二讲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第三讲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 第四讲 中国历史上的国防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教育 原因:《中国历史精神》是1951年钱穆先生在台北“国防部”特约演讲的集合本。出于...
评分 评分这本书中我最喜爱章节为以下五章,也是较为容易理解的章节: 第一讲 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 第二讲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第三讲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 第四讲 中国历史上的国防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教育 原因:《中国历史精神》是1951年钱穆先生在台北“国防部”特约演讲的集合本。出于...
宾四先生的演讲集,很有感染力,简单易读的一本书,树立了我对于中华文化自信
评分有些了解很精妙,但是论证脑补成分略多,对西方也不是特别了解,他的书都这样。不过在当时那个时代,非常能够理解
评分先生确是令人敬仰的爱国仁人,其所思,所想,所有党政之别,然全是卫国直言~
评分国文者,保国者也。科学者,强国也。有国文无科学。国存而国弱,有科学无国文,国强而国亡。钱穆先生看到了国外有科学而无国文的后果就是精神向外,一旦遭遇挫折,便会感到无法。国内则是精神向内,因此不论如果兴衰,而依然各有以自全。但是钱穆先生还是不想承认近代的中国也是因为有国文而无科学才被欺负的,这和做人也是一样,必须把握好国文和科学平衡。
评分2016.11.12周六读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