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书简(中德双语·附文本解读/典藏版)

美育书简(中德双语·附文本解读/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11.10~1805.05.09),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徐恒醇,原为国防科研单位的工程师,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美学,导师为李泽厚先生。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留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外国美学研究。1984年调入天津社会科学院,任技术美学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至1993年两度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起享有国务院专家津贴。1998年退休后,任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及南开大学美学博士点评审委员。著有《美育书简导读》《大家精要·席勒》《设计美学》《设计符号学》《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的理论前提和研究对象》等,译著有《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美育书简》《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等,论文有《卢卡契美学的开拓性及其当代意义》《技术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当前技术美学研究的三大误区》等。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席勒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徐恒醇
出版时间:2016-1
价格:5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9785317
丛书系列:典藏版译丛
图书标签:
  • 美学 
  • 席勒 
  • 美學 
  • 教育 
  • 哲学 
  • 工具书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艺术理论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席勒的《美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构成从康德美学到黑格尔美学的中介和转折,而且是古典美学迈向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座桥梁。它在康德主体性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审美现代性的问题。

这是一部美育的历史宣言书,针对现代社会人格分裂和异化的现实,从历史的高度提出确立感性在人性构成中的基础地位、培养全面发展完整人格的理论,由此突破了原有素质教育的局限,第一次把德、智、体、美四育并列并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它又是一部美育的法典,要求从人性的高度把握美的本质,从人的需要和活动来认识人性发展的特性。

本书为中德双语本,译文明晰流畅,并附文本解读,深入浅出,既适应浏览阅读,也适应专业研究。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席勒作为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剧作家,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类似,不满于当时社会腐化堕落的状况,又看到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试图以美育造就个人身心和谐与理性提升,最后实现社会改良。《审美教育书简》是他写给奥古斯滕堡公爵的...  

评分

“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消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对现代人的分裂问题做了一番探讨,他认为现代人的分裂与国家形式有着密...  

评分

很薄的小冊子 以書信的形式 句子生硬、晦澀 頗費思量 需靜下心 墮去懶惰和浮躁 才能從一開始的手足無措轉變為喜歡 讀出意外的收穫 要給自己定一個計畫 如每天讀一部分 這些字句要反復捉摸 細細體會 它的道理就隱匿就在日常的生活中 《書簡》文筆很美 我常常會忘了讀書的...  

评分

席勒是作为诗人和美学家为大家所熟知的。席勒喜好沉思,始终在诗与哲学间徘徊。正如他的朋友韩波尔特说的那样:“没有人能说你究竟是一个进行哲学思考的诗人,还是一个做事的哲学家。”这种情形使他在哲学思考和诗的领域都显得勉强。他跳跃的想象干涉抽象的思维,冷静的...  

评分

席勒的美是独立的,区别于理性、道德。席勒认为美与道德不相容,道德是运用纯粹理性的规定性,美是运用自然的规定性。他认为美不能产生真理和智慧。美是现象中的自由。审美是将一切事物看做本身的目的。 席勒认为美是对心灵的一种调节,艺术的作用是使心灵得到协调,防止各种心...  

用户评价

评分

“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要求一个人有审美需要、理想趣味等等,当一个人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需求成为人时,他进行游戏的活动就会是自发的,很多时候是不自觉地,下意识就产生了。当审美主体(人)认识到了他作为人的意义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人充分是人。这时候他就有了审美理想、审美需要、审美趣味,他会通过游戏的形式获得审美体验,从客体(外在世界)中以游戏来成为人,游戏作沟通审美主客体的双向桥梁。“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也才完全是人。”游戏应该是没有认知上的功利性,是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活动,这种认知方式(游戏),拓宽了审美主体的视野,使他充分认识到游戏这种形式的重要,艺术形式锻造了他的灵魂,实现了人内在心灵的自由。

评分

为了写结课论文硬啃 依旧是那种概念很好但是读起来让人想挠墙皮的书

评分

该有的都有了

评分

虽然很难啃,但是有些地方读着觉得是这么一个道理.

评分

“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要求一个人有审美需要、理想趣味等等,当一个人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需求成为人时,他进行游戏的活动就会是自发的,很多时候是不自觉地,下意识就产生了。当审美主体(人)认识到了他作为人的意义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人充分是人。这时候他就有了审美理想、审美需要、审美趣味,他会通过游戏的形式获得审美体验,从客体(外在世界)中以游戏来成为人,游戏作沟通审美主客体的双向桥梁。“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也才完全是人。”游戏应该是没有认知上的功利性,是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活动,这种认知方式(游戏),拓宽了审美主体的视野,使他充分认识到游戏这种形式的重要,艺术形式锻造了他的灵魂,实现了人内在心灵的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