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裏德裏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11.10~1805.05.09),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作傢、哲學傢、曆史學傢和劇作傢,德國啓濛文學的代錶人物之一。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錶人物,也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偉大作傢。
徐恒醇,原為國防科研單位的工程師,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美學,導師為李澤厚先生。1981年研究生畢業後,留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外國美學研究。1984年調入天津社會科學院,任技術美學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至1993年兩度赴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1994年起享有國務院專傢津貼。1998年退休後,任天津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及南開大學美學博士點評審委員。著有《美育書簡導讀》《大傢精要·席勒》《設計美學》《設計符號學》《生態美學》《生態美學的理論前提和研究對象》等,譯著有《廣義符號學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美育書簡》《廣義符號學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等,論文有《盧卡契美學的開拓性及其當代意義》《技術美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當前技術美學研究的三大誤區》等。
席勒的《美育書簡》是德國古典美學大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不僅構成從康德美學到黑格爾美學的中介和轉摺,而且是古典美學邁嚮馬剋思美學思想的一座橋梁。它在康德主體性哲學的基礎上,提齣瞭審美現代性的問題。
這是一部美育的曆史宣言書,針對現代社會人格分裂和異化的現實,從曆史的高度提齣確立感性在人性構成中的基礎地位、培養全麵發展完整人格的理論,由此突破瞭原有素質教育的局限,第一次把德、智、體、美四育並列並有機聯係起來。同時它又是一部美育的法典,要求從人性的高度把握美的本質,從人的需要和活動來認識人性發展的特性。
本書為中德雙語本,譯文明晰流暢,並附文本解讀,深入淺齣,既適應瀏覽閱讀,也適應專業研究。
剑和刷 ————席勒和鲁迅 近读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版 冯至/范大灿译),此书由27封信组成,是写给资助他的丹麦奥古斯腾堡公爵的,但是译者觉得信里只论述了“溶解性的美”没有论述“振奋性的美”,所以又附上了他的《论崇高》一文。关于内容我就不说...
評分席勒作为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剧作家,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类似,不满于当时社会腐化堕落的状况,又看到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试图以美育造就个人身心和谐与理性提升,最后实现社会改良。《审美教育书简》是他写给奥古斯滕堡公爵的...
評分总的来说,席勒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最多的原理就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单纯的从哲学上来说,就是所谓事物的内外因。即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席勒以高度抽象的解释方法解释了一种所谓的“和谐美”。从人、神、以及自然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这种美。抽象的人格就是字我、绝对...
評分《审美教育书简》读完跟席勒奋战到底,几千字的摘录回归到一张图表,实在头晕,也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一边是:感性,物质,多样性,主观,个体,状态,变化,实在,受动…… 一边是:理性,精神,一体性,客观,类属,人格,不变,形式,自由…… 把两边对立且连结的就是美,...
評分哲學思維的作品,需要二刷。大緻席勒理解的自由是同時接受感性和理性的規定,既不受感性也不受理性的強製,也即審美的境界。有德文對照不錯,可以分辨一些常用語匯。這本書所謂的解讀就是把譯文調整下,使邏輯關係更明晰。
评分1.一定要先讀康德再讀席勒。席勒受其影響至深又有重大超越。康德將“物自體”懸置瞭起來,重點討論人的主體能力。 2.感性衝動和形式衝動是對立但不交鋒的。為瞭不僅僅作為物質而存在,人必須賦予質料以形式。為瞭不僅僅作為形式而存在,人就必須給予他身上的形式以現實性。 3.譯本很重要,對比張、範、徐本,個人覺得徐本通順些。
评分沒基礎。難懂
评分雖然很難啃,但是有些地方讀著覺得是這麼一個道理.
评分該有的都有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