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一书乃家族个案史与王朝兴衰史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全书以八旗贵族费英东的子嗣,即苏完瓜尔佳氏观成(约1790-1843年)、凤瑞(1824-1896年)、金梁(1878-1962年)这一家三代人为主线,揭示出该家族百余年浮沉消息的“小历史”,适时而巧妙地牵引出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大历史”,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族群认同”等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回应和阐释。
柯娇燕《孤军》的精华,其实不在于文化-种族(Race)-族群(Ethnic Group)的流动式的满人身份的分析思路,也不在于“外在的形塑机制消失后,寻在内在的自我认同”,或者“满人的身份认同是汉民族主义的镜像”等名言。 这些固然都很重要,但无法串联起整本书。所以很多人读完后...
评分一直以为这本书是讲清初,居然是讲晚清?!讲杭州旗营……那你跟我扯什么满洲性、内亚性!作者就呈现严重的精分,不停地抽自己嘴巴,刚罗列主人公大量汉化的事实,就要硬往满洲性拉一拉。 但是这所谓的族群认同,更接近儒教的为臣之道,有相当数量汉人入民国以遗民自居,王国...
评分柯娇燕在本书中,通过对杭州满人旗营出身的家族三代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迁考察,勾勒出了清代满人身份认同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展现了将个案研究与宏大历史背景相结合,并使二者互相辅助的强大叙事能力,将这一身份认同与当时社会时代背景的互动清晰的展现给读者。 作...
评分一直以为这本书是讲清初,居然是讲晚清?!讲杭州旗营……那你跟我扯什么满洲性、内亚性!作者就呈现严重的精分,不停地抽自己嘴巴,刚罗列主人公大量汉化的事实,就要硬往满洲性拉一拉。 但是这所谓的族群认同,更接近儒教的为臣之道,有相当数量汉人入民国以遗民自居,王国...
评分非常喜欢这本书,美国人真是有一套。我是先很艰难的读了《半透明之镜》再回过头来读《孤军》的。她的文采真是非常漂亮,翻译也很棒。结构很巧,用杭州驻防八旗的一个贵族三代人的视角分别去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探讨满族的身份是怎样与历史互动的,可以叫做一种“...
写得挺好看,对“汉化”说的批评言之成理,但这只是学术内部话语之间的较量,纠于多元化的、本质主义式“传统”,而忽略了历史的动态。难道变化不正是满洲传统的内在一个部分吗?另外,关于金家的叙述建构其实并不充分,作者太喜欢自己跳出来自言自语了。
评分写得挺好看,对“汉化”说的批评言之成理,但这只是学术内部话语之间的较量,纠于多元化的、本质主义式“传统”,而忽略了历史的动态。难道变化不正是满洲传统的内在一个部分吗?另外,关于金家的叙述建构其实并不充分,作者太喜欢自己跳出来自言自语了。
评分皇太极提出“满洲”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努力营造“民族心理”,以此来完成“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凝聚力的尝试。可惜顺治入关后,已经意味着八旗子弟的消亡。
评分此书的新清史论点先不说 史实错误也太多了点 不知道是原书如此 还是翻译造成的 随便举例(1)199页击毙克林德的应为恩海而非书中的恩存 (2)215页 皇族内阁产生的时间也提前到了1910年 (3)217页 黄兴的妻子徐宗汉被写成了徐宗山 (4)218 浙江巡抚 张曾敭的名字写错 并在其后几页 有多次出现 (5)222页 溥仪的帝师中的陈宝琛被写成了陈宝箴 而陈宝箴在1900年就已经去世了 根本无机会成为溥仪的老师 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将两人弄混了 (6)237页 介绍邵英参加了伪满政权 但是绍英在1925年就已经去世了 在短短的这几十页中 出现如此高频率的史实错误 严重影响了阅读感受 其他地方的词句 史实错误也有 只是没有这几十页这样集中
评分没必要都是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