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
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9年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中篇小说《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短篇小说《黑猪毛 白猪毛》,散文《我与父辈》《711号园》等作品。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二十余次。入围2012年度法国费米那文学奖短名单、2013年度英国曼布克奖短名单,并获得第十二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2014年度弗兰茨·卡夫卡文学奖。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二十多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为教授、驻校作家。
在别人,《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而在我,那是一次对父辈的写作祭奠,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阎连科
《我与父辈》书写父亲、四叔、大伯几位普通但又伟大的农民父辈,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获《亚洲周刊》“全球华语优秀作品奖”等多项文学奖;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散文协会和《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2009年度优秀作品。阎连科说:“《我与父辈》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 把心交给土地的真挚拙朴之作,一部跪着写的书,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
阎连科,中国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河南嵩县农村,1978年高考落榜后参军入伍,逃离土地一直是他生活的奔头和写作的动力。 他曾获得捷克卡夫卡文学奖和日本twitter文学奖,还先后入围法国费米娜奖、亚洲布克奖、西班牙塞万提斯奖等国际文学奖。 有人说他是“荒诞现实主义”,也有...
评分 评分 评分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青铜饕餮”一章中写道:“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就大历史的演进而言,李泽厚...
评分书,散文般地记录我、父亲、大伯和四叔之间的生活记忆,第一次看阎连科的书,更多的是感动,为书中文字的真诚感动,作者的家在偏远山区,“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虽然充满着无边的贫穷,却也充满着无边富裕的恩受。父亲的勤劳和忍耐为他的子女树立着榜样,母亲的节俭、贤能...
#阅读打卡#《我与父辈》阎连科 计划阅读280min,实际阅读192min,完成100% 摘录: 人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欠,唯独不能欠的是人家的债。 分享: 本是为了给女友凑书单,顺便在参加省图的活动时给阎连科签名买的书,却因为快递晚到了好几天没赶上。想着就放在女友那里罢了,结果她反而带给了我,于是在某一个晚上瞄了几眼。那天晚上就好想看完,又不太舍得看完,因为:它很好看! 阎连科的年纪大概是我的父辈的年纪,他们也都是农村出身,于是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父辈在写他的父辈。书中的人物又极其亲切,那乡村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符合我亲身经历的感知。 当然好看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故事有趣和文字文学性强。阎连科在他自己经历的简单介绍和对父辈们的回忆里,并…
评分三星半。语言质朴淳厚,情感真挚,缺点不是没有,部分文字读来感觉文笔怪怪的,情感有些矫作,总体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评分自传散文,7分。 城与乡,生与死,多少艰难与温暖。 阎连科把“一样”、“一般”写成“样”、“般”。
评分还是比较真诚的,一些地方会看哭。一些地方也会引起令人不适的回忆,比如大伯分糖果时所谓的按血缘关系先人后己,还因为侄子读书好把全部(包括自己子女的)糖果分给他。这种亲法在农村很真实,然而我一直不理解(或者是我不愿意理解,因为这种亲法阎连科是感动了,但对大伯的子女来说,可能还是伤人心的)。而且铁成一事完全不能认同大伯这是“善良和宽厚”,不管是谁,今天这样对铁成,明天也可能这样对下一个士兵啊。简直反应了中国人对恶的那种懦弱无能和伪善,而且还不敢承认,还挂着善良宽厚的牌子去美化,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总体感觉:第一章我的那年代>第四章我的四叔>第三章想念父亲>>第二章大伯一家。
评分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人,许多章节读来感触颇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