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辈

我与父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阎连科

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9年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中篇小说《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短篇小说《黑猪毛 白猪毛》,散文《我与父辈》《711号园》等作品。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二十余次。入围2012年度法国费米那文学奖短名单、2013年度英国曼布克奖短名单,并获得第十二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2014年度弗兰茨·卡夫卡文学奖。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二十多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为教授、驻校作家。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阎连科
出品人:
页数:239
译者:
出版时间:2016-7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11672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阎连科 
  • 当代文学 
  • 散文随笔 
  • 散文 
  • 中国 
  • 乡土 
  • 好文笔好情怀 
  • 农村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在别人,《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而在我,那是一次对父辈的写作祭奠,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阎连科

《我与父辈》书写父亲、四叔、大伯几位普通但又伟大的农民父辈,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获《亚洲周刊》“全球华语优秀作品奖”等多项文学奖;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散文协会和《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2009年度优秀作品。阎连科说:“《我与父辈》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 把心交给土地的真挚拙朴之作,一部跪着写的书,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的一部《故乡》凿开了乡土文学的源头,之后通过王鲁彦、许钦文、萧红、台静农、沈从文、阎连科、莫言等一批现当代作家的推动,乡土文学才慢慢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乡土文学”就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展现农村面貌,描写农民疾苦。这些乡土作家大多出生于...  

评分

评分

评分

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的一部《故乡》凿开了乡土文学的源头,之后通过王鲁彦、许钦文、萧红、台静农、沈从文、阎连科、莫言等一批现当代作家的推动,乡土文学才慢慢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乡土文学”就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展现农村面貌,描写农民疾苦。这些乡土作家大多出生于...  

评分

我们知道知青和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伤痕经历,总以为只有他们才是那段历史唯一的受伤者。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错觉。因为他们用知识掌握了话语权,他们自己为自己记录和编织记忆。而那段历史中也许存在伤痕更加沉重的人群,这些人,他们因为“不会说话”,未能够占据话语权,因为他...  

用户评价

评分

三星半。语言质朴淳厚,情感真挚,缺点不是没有,部分文字读来感觉文笔怪怪的,情感有些矫作,总体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评分

第一次读阎连科的书,质朴感人,文笔流畅

评分

因为寝室太热,实在待不住,才到阅览室里吹空调看此书。

评分

对自己无情的审视

评分

确实真诚、朴实,抛却了一切散文的技法,只求真心书写回忆,阎连科写了一部半是忏悔录的作品。看着书上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感触颇深,里面的故事只有真正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就语言来说,实在一般,有些地方甚至让人读不下去,同样是写回忆,在保持真诚的前提下,《我与父辈》的文笔至少比《树犹如此》差了一个《山南水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