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绛谈往事(精装)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杨绛 传记 回忆录 吴学昭 现当代文学 postgraduate *三联@北京* 2018
发表于2025-04-12
听杨绛谈往事(精装)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本科时读过一遍,读完转身去看了《我们仨》,边看边哭,杨先生不矫情我倒矫情的不行。再读,看到的不是磨难、生离死别了,杨绛先生淡然人生态度,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程度的尊重吧。古人说的“不以物喜勿以己悲”杨先生做到了,做的更好。
评分深感杨老师的脾气,同时也读了不少诗作。虽然有不少内容在《我们仨》《走在人生的边上》看过,但是毕竟当时经验不足,感情不知怎么摆放。这书也找到同情人吧。
评分照片我喜欢
评分建国前部分因有传主叙述作为约束,细碎而能统贯,也有新料。最后几章则时序紊乱,稀里糊涂,尽是不入流的谀词,和陈寅恪年谱长编把他家乡某广场的介绍语也放进来同其可笑。杨绛维持刻板人设之偏执也为吴学昭死板地全盘继承下来,读起来颇肉麻。
评分仿佛看到了早已失去了的民国时代的表情。
吴学昭,1929年生于北京,长于上海,北京燕京大学毕业。她是学者吴宓的女儿。曾任《中国儿童》主编;《中国少年报》副秘书长,负责编辑事物;新华社、人民日报驻外记者;人民日报国际评论员。
《听杨绛谈往事》实际上相当于一本杨绛先生的自述。书中记录了自杨先生出生至九十八岁的经历,在大量杨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基础上,加入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搜集的材料,史料翔实且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叙述清晰生动,与杨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近似。书稿完成后,杨先生题签并作序。“序”中明确说明:经传主本人认定的传记只此一本。书中并插有珍贵的照片,其中有从未发表过的钱、杨一家不同时期的图片。
《听杨绛谈往事》不是对一个家庭私生活的津津乐道,而是对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及正直清朗的操持的推崇和对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生存空间的关注。
读《杨绛谈往事》,很有滋味。看到其中几句话,又是恰逢情人节快要到来,不妨摘录下来给大家看: 钱锺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在和杨绛两人“仝存(同存)”的样书上,钱锺书“写有一句既浪漫又体己的话”: To C.K.Y. An almost impossible combination of 3 in...
评分用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然后上豆瓣看了看豆友们的评论,才把许多疑惑一一解开,比如作者吴学昭其人等等。看法有一些,纯属个人观感。 作为一个七十年代生人的普通读者,通过这些阅读,还有其他关于他们夫妇的种种轶事,对他们的大致印象是:才高八斗是不用说了,伉俪...
评分一本《听杨绛谈往事》,从08年读到09年,在09年的第一天全部读完。合上书本,思绪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在昨夜都有梦见了以书中情节为原型的荒诞故事。 个人非常推崇这本书,虽在看之前翻了豆瓣上些评论,很多人认为吴学昭文笔远远不及杨绛本人,但我不敢苟同。首先,吴学昭为杨绛...
评分杨绛钱钟书的故事我是百读不厌的。 最爱看的是他们一起求学的那段日子,作为英语系学生的我对照自己以前的读书态度,实在是惭愧不已。 他们对自己所热爱的文学说倾注的精力,实在令人钦佩;他们淡漠名利,严谨做学问,正直善良又充满智慧;他们历经磨难却彼此扶持,没有轰轰烈...
评分撷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这是钱钟书先生和杨绛第一次在清华遇到后写的一首诗,豆蔻年华的少女娇媚跃然字间。 后悔不该睡前看完这本书。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大约6-7个小时,读完了这本《听杨绛谈往事》,读完掩卷长叹,几欲掩...
听杨绛谈往事(精装)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