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

“鬼子”来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忍不住的“关怀”》、《西安事变新探》、《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专著十余种,并在China Quarterly、Diplomatic History、Cold War Histor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余篇。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奎松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26
译者:
出版时间:2016-7
价格:4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76920
丛书系列:理想国·杨奎松作品
图书标签:
  • 杨奎松 
  • 历史 
  • 近代史 
  • 随笔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 
  • 当代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对于延续了两千年文化传统的古老中国来说,近代一两百年面临最严峻的现实莫过于“鬼子来了”。这里的“鬼子”,不仅是指当年侵占中国半壁江山的“日本鬼子”,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自始至终都是挟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西洋鬼子”。古老在这个异质文明的冲击下,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上都益现悬隔、碰撞,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近乎天壤之别,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日日夜夜在新、旧、中、西中打滚”,在迷思和困惑中前行。

为何许多人不爱国?在不同的语境中,“民族主义”有什么高低优劣之分?“民族国家”和“国民国家”又有何差别?中国近代的发展究竟应该以谁为师,而老师为何总是欺负学生?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民族复兴的枢纽?“中学”和“西学”到底谁“化”谁?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幸福终点站?

中国的出路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从跻身现代国家之林的角度看,“鬼子来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杨奎松已然大家之风范!记得从前读过廖信忠的一篇《因为我们没有共同的记忆》,感触颇相类,而深刻犹过之。从《史记》到《清史稿》,我们看到的也许并非是倍感自豪的文明、富庶、智慧,而最直观的感受是野蛮、饥饿、愚昧。居庙堂而留青史的毕竟寥寥,只图一家老小假年糊口才是...  

评分

自在→自为 古代社会条件下民族的存在,充其量只是自在意义上的民族。只有在现代国际关系条件下,一个自在的民族才可能在与他者的相互碰撞及交往中逐渐地形成一个自为的民族,确立自己的民族地位、国家属性及其国际社会政治的平等参与意识。 十年前有学者撰文称,1901年梁启超...  

评分

大学时候读杨教授的第一本近代史著作《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知道了历史书也可以写的如此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学术严谨。之后陆续又读了几本他近代史研究的书,只能说,要读懂中国近代史,从杨教授的书开始。 这本书是杨教授的专栏文章合辑,主题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民族性...  

评分

大学时候读杨教授的第一本近代史著作《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知道了历史书也可以写的如此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学术严谨。之后陆续又读了几本他近代史研究的书,只能说,要读懂中国近代史,从杨教授的书开始。 这本书是杨教授的专栏文章合辑,主题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民族性...  

评分

如果不看作者,只是当作一本杂文册来看的话,这也是一本不错之作。特别如果平时对历史不感兴趣的,闲暇时翻翻这本,应该能从中摘取到一些收获。 如果是杨奎松老师的粉丝,那大概是要失望不少了。和杨老师倾注心血写就的那些大部头来说,这本小书的可读性就很低了。连近几年聚焦...  

用户评价

评分

专栏文章,不是很深刻,基本都是些常识,可以作为启蒙读物。

评分

3.5星。出差两天正好读完,是杨奎松关于近现代史的随笔,问题很严肃,叙述却很通俗。重点围绕现代中国、现代中国民族的形成,强调19-20世纪的百年间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如殖民主义等。厘清了不少一般知识人(而非普通群众)的成见。印象比较深的有关于陈炯明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前死在中国的1300多名日本革命人士;五四运动后并未很快救亡压倒启蒙,而是先有过一段丰富的思想传播浪潮;《国民国家的流失》一篇对“散沙论”釜底抽薪,极好;《抗战建国》与我几年前读贺麟相关话题的感受可相互发明;以及对“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问题的再讨论。总之,这本书虽没有特别的新见,但所写的话题是一般读者所应了解的“常识”,是一本比较优秀的历史读物。

评分

杨奎松不好好做学问也玩起这些噱头了?差评,里面的理论大部分都是别人玩剩下的,又薄又贵

评分

较之前的作品,本书可谓蜻蜓点水,但依旧显出杨老师扎实的丰厚的根基。

评分

杨先生借古喻今,春秋笔法,深沉有力而不露机锋,不过据说本专栏所在的某杂志今年大不如前。另书太贵了,13万字,搞个精装,标价48,广师社也学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