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歌

黑色的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聯合文學
作者:辛波絲卡
出品人:
页数:232
译者:林蔚昀
出版时间:2016-9
价格:NT$32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323181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辛波丝卡
  • 诗歌
  • 波兰
  • 辛波絲卡
  • 波兰文学
  • 辛波斯卡
  • 黑色的歌
  • 小说
  • 悬疑
  • 心理
  • 人性
  • 暗流
  • 命运
  • 孤独
  • 沉默
  • 黑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桂冠詩人辛波絲卡,舉世矚目、傳說中的第一本詩集──《黑色的歌》!

◎首度問世的傳說詩集《黑色的歌》,全球中文版,由波蘭文直譯。

◎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國際詩壇公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代表之一,享有「詩界莫札特」美譽的偉大女詩人,驚艷各界,塵封近七十年的詩作,首度中文面世。

◎「淡定老太太」遇上「熱血青少女」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

譯者林蔚昀,悉心揀選詩人中晚期相關、延續的詩作與新作對照,佐以「對照筆記」:

深入並擴充辛波絲卡詩作的精妙意趣更瞭解創作者從初期到晚年創作的脈絡。

我們真的差很多,

想的和說的,完全是不同的事。

她知道得很少──

但固執己見。

我知道的比她多──

卻充滿猶疑。

──〈青少女〉, 2009, by辛波絲卡

《黑色的歌》(Czarna piosenka)是一本傳說中的詩集───辛波絲卡的第一本詩集創作,原應成為她第一本出版的作品。然而當年沒有出版的原因,眾說紛紜:歷經二戰的摧殘與戰亂下的波蘭,在受蘇俄影響的社會主義高壓年代,或許礙於審查制度,或許是作者判斷在當時整體國家情勢下,此類型的詩集創作,難有機會出版問世……;總之戰亂後的種種動盪與不安,致使這本出道作就這麼悄悄地被塵封。

直到2012年詩人過世後,她生前信任的秘書和友人代為處理她遺留的作品和遺物。於是,收錄了辛波絲卡(1944年至1948年間)大學時期創作的《黑色的歌》,在廣大讀者企盼下,2014年末才首度於波蘭出版,其中收錄辛波絲卡1945年3月刊於日報的第一首公開發表詩作〈我在尋找字)。

由波蘭文直譯的中文版,除了原詩集內的二十六首少作,譯者林蔚昀更悉心編選了三十四首辛波絲卡中晚期、主題相呼應或延續的詩作與之對照:成了「熱血青少女」遇上「淡定老太太」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每組對照詩末,附有譯者林蔚昀特別撰寫的「對照筆記」提供辛波絲卡的創作背景和時代隨筆,讓讀者更能延伸體會每首作品的內在意蘊。

本書特色

由波蘭文直譯之繁體中文版,二十六首未面世的詩作

搭配三十二首中晚期代表作,雙色編排,新舊對照,外加譯者林蔚昀

特地撰寫的「對照筆記」,獨一無二的跨時空自我對談詩集。

作者简介

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

波蘭女詩人/翻譯家,波蘭最受歡迎詩人,國際文壇公認當代最具代表性、影響力的詩人之一,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的詩作語言平易卻氣韻交響,意象沉靜而精準,以小喻大,筆帶幽默,注視當代,投以關懷;詩題常在看似平凡日常的生活細瑣中,發掘其中浩瀚,連帶將詩意提升到更廣袤又深層的哲學意境,如戰爭、死亡、傷痛,開闊詩的意境,對生命提問,對人間悲憫。

譯者簡介

林蔚昀

一九八二年生,台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波蘭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在波蘭生活已十年,以中文、英文及波文寫作詩、散文、小說及評論,其創作及譯作散見各大報及雜誌。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二〇一三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台灣人。同年以波蘭文譯者及台灣╱波蘭文化交流推廣者的身分,獲得中國民國第五十一屆十大傑出青年獎項(文化及藝術類)。著有《平平詩集》、散文集《我媽媽的寄生蟲》;譯作包括波蘭國寶級作家舒茲的代表作《沙漏下的療養院》以及《鱷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等。

目录信息

※譯序/我在尋找字
──談翻譯辛波絲卡《黑色的歌》

※Prolog──〈笑聲〉

※《黑色的歌》(1944-1948)

為了更多的東西
兒童十字軍
我在尋找字
和平
無題
音樂家揚柯
摘自一天的自傳
關於九月的記憶
關於一月的記憶
無名士兵之吻
寄往西方的信
獻給詩
生命線
諸靈節
高山
漫遊
微笑的主題
關於追人的人與被追的人
遺憾的歸來
運送猶太人
戰爭的孩子
玩笑的情色詩
馬蹄鐵
黑色的歌
今日的民謠
學校的星期天

※中晚期代表作※

天空 (《結束與開始》, 1993)
光天化日 (《橋上的人們》, 1986)
恐怖分子,他在看 (《巨大的數目》, 1976)
希特勒的第一張照片 (《橋上的人們》, 1986)
恨 (《結束與開始》, 1996)
我想像中規劃世界 (《呼喚雪人》, 1957)
天大的好運 (《結束與開始》, 1993)
夢(《鹽》, 1962)
許多可能 (《橋上的人們》, 1986)
結束與開始 (《結束與開始》, 1993)
越南(《開心果》, 1967)
字彙(《鹽》, 1962)
一粒沙的景色 (《橋上的人們》, 1986)
在老人院 (《萬一》, 1972)
墓誌銘(《鹽》, 1962)
葬禮(《橋上的人們》, 1986)
未曾發生的喜馬拉雅之旅 (《呼喚雪人》, 1957)
可以是無題 (《結束與開始》, 1993)
在公園裡 (《瞬間》, 2002)
筆記(《鹽》, 1962)
和石頭交談 (《鹽》, 1962)
向風景道別 (《結束與開始》, 1993)
尚且(《呼喚雪人》, 1957)
某些人 (《瞬間》, 2002)
時代的孩子 (《橋上的人們》, 1986)
女人的肖像 (《巨大的數目》, 1976)
酒席間 (《鹽》, 1962)
有氣球的靜物畫 (《呼喚雪人》, 1957)
自我分割 (《萬一》, 1972)
劇場印象 (《萬一》, 1972)
民謠(《鹽》, 1962)
地圖(《夠了》, 2012)

※Epilog──〈青少女〉 (《這裡》,200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诗人二战时期的作品,黑白的书页很配诗集的基调,太多因为战争的死亡、分离和艰辛,痛苦的抒发也许仅是抒发,而没有了太多的思考。果然如序中所说诗作略显青涩,没有后来意味的隽永深远。但考虑战时的背景,在苦难之中仍有这份才情也是难得。还好这是我看诗人的第一部作品,期...  

评分

古人说“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黑色的歌》就是作者的心声。它收集了辛波斯卡在一九四四到一九四八年写的二十六首诗作,可以说是她最初的诗作,却被尘封了近七十年,所以这是一本传奇诗集。 辛波斯卡人称“诗界莫扎特”,她的诗歌犹如音符在跳动,感情炽烈...  

评分

黑色基本上定义为没有任何可见光进入视觉范围,与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见光光谱内的光都同时进入视觉范围内。颜料如果吸收光谱内的所有可见光,不反射任何颜色的光,人眼的感觉就是黑色的。如果将三原色的颜料以恰当的比例混合,使其反射的色光降到最低,人眼也会感觉为黑...  

评分

黑色基本上定义为没有任何可见光进入视觉范围,与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见光光谱内的光都同时进入视觉范围内。颜料如果吸收光谱内的所有可见光,不反射任何颜色的光,人眼的感觉就是黑色的。如果将三原色的颜料以恰当的比例混合,使其反射的色光降到最低,人眼也会感觉为黑...  

评分

译者林蔚昀在译序中提到译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诚惶诚恐。《黑色的歌》收录了诗人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八年的诗作,但因为诗作内容涉及一些政治敏感,通不过政治审查,出版社拒绝,再加女诗人的冷藏,一直至作者去世之后, 这些诗作才重见天日。 《黑色的歌》在辛波斯卡整个诗生...  

用户评价

评分

年轻和年老的辛波丝卡跨越时空的对话。很喜欢刚出道的她:爱写组诗,爱用奈丽·萨克斯式的黑暗意象,有一种蜇人的不透明感。那朦胧而多义的黑暗,在晚期凝练而思辨的箴言式诗歌中没了踪影,有点遗憾。又或者,少女辛波丝卡其实并未消失,只是变成了「在背后弯着腰的影子」,等待着「像失物一样归来」?

评分

对照读法较为有趣

评分

????誠品 4/22/19

评分

去台湾时,专门下单买了,排版很好

评分

年轻和年老的辛波丝卡跨越时空的对话。很喜欢刚出道的她:爱写组诗,爱用奈丽·萨克斯式的黑暗意象,有一种蜇人的不透明感。那朦胧而多义的黑暗,在晚期凝练而思辨的箴言式诗歌中没了踪影,有点遗憾。又或者,少女辛波丝卡其实并未消失,只是变成了「在背后弯着腰的影子」,等待着「像失物一样归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