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著名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笔端常含感伤,喜用纤柔、清丽的语言表现自然物象和人的宿命。作品洋溢着独特的日式美学观念和细腻的感情,极富抒情性。
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美丽与哀愁》等。
《美丽与哀愁·蒲公英》收录了川端康成晚期作品——《美丽与哀愁》和《蒲公英》两部中长篇小说。文字清新淡雅,优美细致,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
二十年前,已婚的青年作家与纯情少女的一段爱恋,以少女早产女婴夭折、精神崩溃终告破灭。而后,作家将这段情感经历真实地呈现在了一本畅销书中,从此改变了两个家庭中每个人的生活。在除夕钟声的袅袅余音中,爱情、婚姻、家庭这人生三部曲也随之奏响,于浮世里荡漾。——《美丽与哀愁》
生田町的生田病院如同蒲公英花朵般美丽,地暖人和,洋溢着田野的芬芳。听,那渺远的钟声,是出自患有人体缺视症的稻子之手吗?在虚无缥缈的梦境中看到的东西,与现实之中看不见的东西,到底哪个才是真实存在的呢?桃色的彩虹化作细小的气泡,若隐若现,移动着,消失了。——《蒲公英》
呃,很怪,没看懂。 把日本人写得好像都有点精神失常。 感觉跟现代很脱节。 看的时候,好像里面的女人永远都穿和服。 憋得慌。
评分3/300《美丽与哀愁》川端康成 “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这是对川端康成的第一印象,很是美好。 然而这是一次并不愉快的看书经历,在我看来,文中所有的女性,都配不上美丽和哀愁这两个绝美的词。“美丽”可以是少女善良的闪光,也可以是成熟以后的从容淡定;“哀愁”可以是思...
评分这周连续看了二本川端康成的小说《千只鹤》和《美丽与悲哀》。那些优美的画面令人没法忘怀。在大自然的美景下,为何人的心总是那么的复杂?为何人总是被困在自己的心病中? 细心想想,无论是菊冶,文子,音子,还是近子。都逃不内心的斗争。因为我们是人,所以很多的...
评分实在觉得景子像魔鬼一样纠缠不休,剧情很好,描写得也很细。很喜欢理面的背景描写,详细,有参考价值,音子与景子的关系有点像同性之爱。大木太浑了。但看到一半的时候,还是觉得剧情稍稍有点乱。还是《睡美人》好看。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对文字太有掌控力,太累了,才选自杀这...
美丽与哀愁有一种病态的美
评分川端康成用其一贯的Romanesque将日本传统美学的“物哀”寄寓于“美人迟暮”中的叹惋中 由此 “十六七岁的少女” 成了所有韶华已逝之人的欲望投射对象 他(她)们试图用文字(绘画)在意识中将其还原为一个空洞且可以不断嫁接的能指 但未曾料想 观看的客体本身对物化的拒斥打破了时空的永劫回归 暧昧的态度却也无形中夺取了选择权 直至美丽随复仇的完成宿命般陨落 留下哀愁萦绕心头
评分喜欢美丽与哀愁。蒲公英虽然未完成……也没觉得很坑,可能被川端坑习惯了遇到真坑反而可以理解了(。
评分川端康成用其一贯的Romanesque将日本传统美学的“物哀”寄寓于“美人迟暮”中的叹惋中 由此 “十六七岁的少女” 成了所有韶华已逝之人的欲望投射对象 他(她)们试图用文字(绘画)在意识中将其还原为一个空洞且可以不断嫁接的能指 但未曾料想 观看的客体本身对物化的拒斥打破了时空的永劫回归 暧昧的态度却也无形中夺取了选择权 直至美丽随复仇的完成宿命般陨落 留下哀愁萦绕心头
评分喜欢美丽与哀愁。蒲公英虽然未完成……也没觉得很坑,可能被川端坑习惯了遇到真坑反而可以理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