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麦克尤恩(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苏塞克斯大学,于东英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一九七四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纪录,他已经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
《儿童法案》中的菲奥娜•迈耶是一位高等法院的女法官,向来以严苛的睿智、精确和理性闻名。可她成功的职业生涯却无法掩盖家庭的不睦。多年的不育以及丈夫的出轨令她长达三十年的婚姻陷入了危机。
十七岁的男孩亚当由于宗教信仰拒绝输血治疗,命悬一线。时间在流逝,控辩双方都给出了理由,为了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菲奥娜决定亲自前往医院探望男孩。一番恳谈触动了菲奥娜内心深藏已久的情感,最终,她的裁决将给两人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
麦克尤恩在《儿童法案》中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道德与法律的困境:到底是尊重宗教信仰、个人意志,还是应该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背负着文明社会的沉重枷锁,人性的天平最终将向哪一边倾斜?
“这是自《在切瑟尔海滩上》后,麦克尤恩写得最好的小说。”——《卫报》
看到豆瓣有人评论,说对这种精致的十万字左右的故事感到腻味。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并且又开始质疑小说的意义。 如果我们可以用理性精确的语言来探讨宗教、信仰和伦理问题,那么信息量会更大,也更有思维价值。小说只是浮于表层的,让我们窥视了这一严肃而深刻的话题。它不需要太...
评分 评分1)画作和雕塑里的正义女神,眼睛常被蒙住,表示此位女神真正客观公正,不因自己的视域而动心起念,不做出掺杂私情的判断。 法官是正义女神的人间代理,一般也该“闭眼”,只把视域压缩在卷宗和庭上才对,如果法官亲自接触太多东西( 比如说,亲历亲为去调查、去侦探、去搜集证...
评分 评分中国有句话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用来形容Ian McEwan真不为过。我觉得他在自己的每一本书里,都能够对许多职业行业事物做精辟到深入骨髓的描述。在这本The Children Act里,不仅有法律、还有宗教、诗歌、音乐... ...我想这也就是我爱读他的书的原因吧。 在美国有见过耶...
在看到《儿童法案》出中译版的时候,我在上译的公众号下面留言:“麦克尤恩还在写,也算是这个世界上值得开心的事之一吧。”。从最开始短篇里触目惊心的阴暗,到现在冷静克制的文风。都是我爱的麦克尤恩。《儿童法案》以一个人的角色转换为切入点,探讨宗教,道德,法律,婚姻,人性的逃避以及生命的重量。眼前一亮。
评分技巧很厉害,但是故事过于单薄了
评分麦克尤恩将法律、道德、宗教、婚姻熔铸在文本中,延续了以往文本的套路,似乎想要探讨许多问题,感性回忆与理性审判交错并置。文本最后,理性的话语被一种音乐共同语所消融,信仰间的差异被悬置了,也许根本不存在审判、救赎与福祉。
评分对婚姻中客观存在的彻骨冰冷与绝对孤独的描写,依然是最打动我之处,一定是痛悟了婚姻及家庭给予个人灭顶之灾式的阴影覆盖,才能落笔成这些永远无法解开的心结;论及父母抚养孩子的段落,依然能回想起《水泥花园》的可怖;夫妻间如履薄冰的试探,则恍如《星期六》附身,这也是本书最华彩的段落,也证明他的心理戏描摹依旧强悍;主角的个人生活穿插于“庭戏”故事,以主线带动副线的发展,直至两者完全融合,并最终改写所有人结局,前半本平淡,且有说教倾向,略枯燥,结尾古典乐现场见功力,甚至联想到《追忆》中的音乐会,整体三星半。
评分技巧很厉害,但是故事过于单薄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