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盾,笔名王昆吾,江西省南昌市人。温州大学教授。曾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从1993年起,先后担任这几所学校的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早期文化研究、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文献研究。著有《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1989)、《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1990)、《汉唐音乐文化论集》(1991)、《唐代酒令艺术:关于敦煌舞谱、早期文人词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1993)、《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1996)、《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1998)、《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2002)、《词曲研究》(2003)、《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2003)、《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学》(2003)、《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2007)等书。这些成果曾获得中国图书奖荣誉奖、全国优秀古籍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著作三等奖等奖励。
中国智慧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哲学形成以前的“前经典”阶段,二是用六经施教以后的“经典”阶段。在前一阶段,人们的公共知识主要是在仪式场合形成的,是通过口语和图像来传播的,因而使用了特殊的符号方式。后人不深察,往往凭狭隘的经验作简单化的理解。为了找到真相,本书从上古神话、上古艺术、上古仪式与科学等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切片加以剖析,认为神话、艺术、科学代表了上古中国人智慧的主要内容,并用具体例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和神话时代的人是什么关系;2.我们和无文字的人群是什么关系;3.我们是否真的具有文化上的优越。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借孔子之口质疑余英时 王小盾所著的《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是列入“名师大讲堂”系列丛书的,一般而言,在课堂上讲课,言简义赅,点拨出的是根本要素,提炼出的是内在主体,介绍的是核心纲要,偶有针对性的辨驳,也会放置在无关紧要的闲言碎语时间段...
评分何为“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面对这个书名我着实苦思了一些时间,之后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期待从中找到解答我疑惑的线索。 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名师大讲堂”的其中一本,也是目前为止我接触的第一本,其内外封皆素雅端庄,看上去赏心悦目。 作者王小盾目前是温州大学的教授...
评分《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借孔子之口质疑余英时 王小盾所著的《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是列入“名师大讲堂”系列丛书的,一般而言,在课堂上讲课,言简义赅,点拨出的是根本要素,提炼出的是内在主体,介绍的是核心纲要,偶有针对性的辨驳,也会放置在无关紧要的闲言碎语时间段...
评分《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借孔子之口质疑余英时 王小盾所著的《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是列入“名师大讲堂”系列丛书的,一般而言,在课堂上讲课,言简义赅,点拨出的是根本要素,提炼出的是内在主体,介绍的是核心纲要,偶有针对性的辨驳,也会放置在无关紧要的闲言碎语时间段...
评分何为“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面对这个书名我着实苦思了一些时间,之后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期待从中找到解答我疑惑的线索。 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名师大讲堂”的其中一本,也是目前为止我接触的第一本,其内外封皆素雅端庄,看上去赏心悦目。 作者王小盾目前是温州大学的教授...
有些结论还是蛮有趣的,比如龙的符号原型是脊椎动物的胚胎。不过可能由于牵涉学科过多,某些论证环节还是略显跳跃了。
评分相比较于英时、陈来方法论上的探讨,王小盾更倾向于实践,还原方法并找出原型,但正如他所提出的中国智慧却用西方理论印证是否合适,独特性在哪?如此拆于英时的台?!演讲的合集有时不成系统,没有重点的散提不如功其一处来的深刻。
评分关于饕餮和天文的论述还是蛮好玩的
评分将神话学,艺术史。考古学,思想史四部分结合的非常好。中国古典文化神话学代表作,王小盾思想结集。
评分相比较于英时、陈来方法论上的探讨,王小盾更倾向于实践,还原方法并找出原型,但正如他所提出的中国智慧却用西方理论印证是否合适,独特性在哪?如此拆于英时的台?!演讲的合集有时不成系统,没有重点的散提不如功其一处来的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