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葛兆光 学术史 随笔 思想史 历史 学术随笔 民国 知识分子
发表于2024-12-22
余音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杨文会 沈曾植 王国维 陈寅恪 顾颉刚 吴宓 袁同礼 潘光旦 罗常培 周一良 杨联陞 黄仁宇 庞朴 金开诚 章培恒 朱维铮
评分葛兆光,北大文献学77级研究生,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本书是他阅读晚清民国学人的文章结集。这些学人包括沈曾植、王国维、陈寅恪、顾颉刚,当然写的最多的还是王国维与陈寅恪,这也是九十年代学术界的风气,言必称王国维、陈寅恪,不过呢,葛兆光却没有太多人云亦云,而是找到了不少材料,比如王国维的《余论》和陈寅恪的一些书札,这些资料将这些文章不限于抒情,而仍在学术史讨论的框架下。他提出的问题很有趣,假如中国可以稳定发展,是不是传统学术也能开出新花?其实这个假设新儒家一直都在做,所谓返本开新。但是,作为历史学者这些本不需要假设,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不是问题,因为历史没有走远。或许是为了回避历史,所以才执拗地选择了低音,这些低音到今天看起来未尝不是高调了。无论理想如何,我们还要问现实?或许马克思更传统
评分文笔真好
评分这书都标想读。。。里面文章有你们没看过的吗。。。(理想国真心早该出葛大师的东西了,巨高的知名度,学院派知识分子恐怕也就李零刘小枫能和他比比,极大的受众人群,众多学科学生都感兴趣的议题,文章又都写得好看,完爆大半目前理想国已经很好的选题,颇有畅销学术随笔潜质,另出版年月早标了一年╮(╯▽╰)╭)
评分葛兆光关于学术思想史的随笔集,其中许多文章年代久远,现今看来已经不必记了。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年至2013年担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2009年获选第一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全球学人”。著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国家与民族的动荡不安,把所有学者抛进巨浪颠簸之中,把那个时代知识人的心灵撕得四分五裂。在这些学者身上,可以看到时代的吊诡、潮流的变迁和思想的动荡,一个时代的学风与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雾中渐渐消失,学术和思想在互相刺激,知识与政治在彼此纠缠,理智与情感在相对 角力。尽管说余音绕梁也可以“三日不绝”,但是“三日”之后呢?余音或成绝响,总会袅袅远去。
本书收录了葛兆光教授纪念晚清民国以来16位已故学人的随笔。这些人中,有的融入历史的大动脉中,有的成了被遗忘的暗流。作者回顾他们的经历,探寻他们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的“变”与“不变”,捕捉思想史与学术史、时代与个人间那微妙的角力与交融。
大致翻览了这部随笔集,并不长,文章也很零散地写了近现代很多学人。有熟悉的人物如陈寅恪、顾颉刚,有不熟悉的如沈曾植。最引人深思的还是学术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关怀的目的。 《余音》这个名称本身就很耐人寻味,有着一种思想的矛盾在其中。若从好的方面理解,则晚清民国学人的...
评分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7-03/11/content_673938.htm?div=-1 书斋孤灯下,葛兆光多次地读陈寅恪、吴宓那一代人的日记、书信、诗歌,有时对其中人事感到大有可说,有时感慨虽多却仿佛无话可说。他从其中看到当时整个中国思想和学术的动向,如翻读那个时代的一本账...
评分晚清民国的学者文人光芒万丈,常常让我们心生一种无力感:任凭再怎么努力,也追他们不上。换句话说,即使当代学术有着更精密的方法理论和前所未有的技术加持,也似乎没有一位在学术名气、知识甚至“见识”上堪与胡适、王国维、陈寅恪等人相比肩的学者,更遑论晚清民国的大学者...
评分大致翻览了这部随笔集,并不长,文章也很零散地写了近现代很多学人。有熟悉的人物如陈寅恪、顾颉刚,有不熟悉的如沈曾植。最引人深思的还是学术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关怀的目的。 《余音》这个名称本身就很耐人寻味,有着一种思想的矛盾在其中。若从好的方面理解,则晚清民国学人的...
评分年初在观察家书评上看到这本书,半年过去终于算是读完了。葛兆光先生是我童蒙时期就闻名的大家,但还是第一次通读他的作品。 作为一个文史门外汉,连爱好者都不能算,这本书虽然只是随笔,也确实很有陌生感。不是思想史、学术史的学生或是学者,这本书其实给我的是一个管窥,看...
余音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