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吕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较能融会贯通,评论历史往往独具只眼,是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附录中还收入吕思勉先生有关三国历史的20篇札记,供读者参考。
读吕思勉《司马懿如何人?》,觉得有段话有意思,想引用出来,但又想着偷懒,就直接到网上去找,找来找去,却找不到这段,再查看一些扫描本,才发现,原来以前是将这话删除掉的。这段讲魏武帝的曾孙曹堪,就是高贵乡公。由于“忿威权日去”。带着自己手下的兵去攻司马昭,结果...
评分根据现在的很多记录,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号称张天师。 然而,根据吕思勉先生在《三国史话》中的考证,他认为张道陵(原名张陵),是其孙子张鲁所包装出来的。 根据吕老的判断,当初道教出自三国时期的张角(黄巾头目),张修,张鲁(两为益州刘焉部将)和于吉。 大家都奉...
评分读完才知道什么叫“大家”。资料翔实,旁征博引,自不用挖空心思,乃至哗众取宠。说易中天讲三国,观点方面多依吕本,堪称明智。其余众人中,马亲王当然有其骨骼清奇之处,但他自己也明了,是由文学创作出发的别出心裁,并不是严谨的历史研究。而再往下的其它三国“研究”,看...
评分响马读书群围绕《罗马人的故事》曾有很热烈的讨论:读过罗马史的人说此书胡扯,没有读过的人觉得此书很好看。此次读的吕思勉的《三国史话》,其主旨之一就是对标流行数百年的《三国演义》,纠正其中的谬误(书中用语是误谬),延伸讨论三国时期的人和事。我觉得这两件事可有一...
评分前几年百家讲坛火爆,这个热度一直延续至今,然而仔细回想,那些站到聚光灯下的讲师,有几个是可以称得上学术大家的?当然,给无聊的主妇们做做科普确实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但若要以了解历史为目的去听,还是要自己甄别各种观点的正误。吕先生无愧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术大师,读...
书是好书,吕先生的很多观点很有启发(当然,也有些观点值得一辩),如果中华书局的点校和编辑是这种水平,那么只能说水平已经不与名气相符合了,本人这种历史小白,在这套书中都发现了不少错误,更怎能入行家之眼,着实不应该啊……
评分“其实班固这个人是无甚识见的,不配写历史。”
评分“其实班固这个人是无甚识见的,不配写历史。”
评分今天是3月最后一天我休息。这本《三国史话》看完了。《三国演义》是文学书而不是历史。这书就是指正一些《三国演义》里的事情。我读这书才发现男人为什么喜欢读历史书因为里面都是政治。就像女人为什么都喜欢读文学书因为文学是情感欲望的渲泄。在社会江湖上,男人依靠政治,女人依靠欲望。是否?
评分吕先生是旧派史家,胜在历史细节的考辨和把握上,但不像陈寅恪先生等那样,通过挖掘史事背后的经济及政治元素来为历史变迁建立新的阐释模式。但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说,“其学说愈有条理统系,则去事实之真相愈远。”吕氏的扎实稳健的路径也许使他的著作更能传之久远。另一方面,他有一种通透的识见,不窒碍于道德史学和崇古信仰。两者相加,常能使人在他的著作里读到许多富于穿透力而又可信的观点。如《论学丛稿》里从抄本流传的角度解释《史》《汉》的文字异同;如《经子解题》中根据先秦的著书体例来解释先秦古书“文词之古近错出”的情况,使诸多考证的立足点成为乌有:皆是其例。本书意在普及,偏于军事史的讲述,今日看来不免范围过窄。不过也仍然可以读到许多精辟的见解,比如对建安初年军事集团的划分,像对曹爽周身的名士集团的定位,皆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