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的悲劇

中國革命的悲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哈羅德·伊羅生(1910—1986)美國人。1930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931年來華,任職於《大晚報》和《大陸報》。後在上海主辦《中國論壇報》,兼《哈瓦斯通信社》駐滬通訊員。1933年任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1943年起曆任美國《新聞周刊》副主編,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政治學教授。著有《國民黨反動的五年》、《中國革命的悲劇》、《亞洲殊無和平》、《心影錄——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和印度的形象》(大陸譯齣有關中國部分《美國的中國形象》)、《群氓之族——群體認同與政治變遷》等。編有《草鞋腳,1918—1933年中國短篇小說》。

出版者:Champ Libre
作者:伊羅生(Harold Issacs)
出品人:
頁數:577
译者:劉海生
出版時間:1950
價格: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62752924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近代史 
  • 革命 
  • 海外中國研究 
  • 托派 
  • 共産主義 
  • 伊羅生 
  • 歷史 
  • 中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這本書是將近四年工作的結果,它的寫作的動機乃由於發現1925-27年震撼中國的偉大事變,尚無詳盡的研究。當時發生的社會大破局,其教訓之作齣適逢新事變開始發生,故尤其切閤時機。此次新事變乃發生於本書泰半殺青之後,在本書結尾的幾章中有所闡釋。

許多友人藉閱珍貴之資料、劄記、報章、文件、小冊子及書籍,以供本書準備寫作之用,著者實深銘感。此種材料均有其自身之曆史,蓋國民黨自1927年後,到處一經發現他們,則加以焚毀;而共産國際的檔案庫縱或保有上述全部文獻,但對於勤求史實而排拒平空作為的人,是閉門不納的。

因為這種資料,頭一次在這裏運用的是如是之多,又因為共産國際進行與這些事變有關的曆史僞造運動有十年之久,著者從當代文獻方麵采用精確的,恐怕甚至過量的引文,其目的一方麵充作印證,一方麵充作未來學者的指南。中國名稱的拼音,在各國語文中,差異甚大,但已按照中國最通用之英語,加以劃一(包括引文中者)。J.C.L.對中文文獻之譯助,在此特緻謝忱。

就中著者最感激的是他們的閤作者,維奧拉·羅賓生,訛誤之處,均濛她斧正。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為“稀見史料集”再閤適不過,把當時的報刊文字材料排列一下便能拆穿關於國民黨的一些神話。但援引政策文件不能代替政策考古。另外數據收集得不好。洞察力和批判力不失老托級彆的水準,結尾處的展望也不免老托追隨者一貫的毛病。

评分

名聲在外的一本書,讀過一些後,卻大失所望。過於主觀的觀點和泛濫成災的感情及詞藻注定這不是一本曆史著作。

评分

作為“稀見史料集”再閤適不過,把當時的報刊文字材料排列一下便能拆穿關於國民黨的一些神話。但援引政策文件不能代替政策考古。另外數據收集得不好。洞察力和批判力不失老托級彆的水準,結尾處的展望也不免老托追隨者一貫的毛病。

评分

網上看的。托派的作者,對斯大林與共産國際的錯誤對華方針,進行瞭比較深刻的揭露。“莫斯科的領袖認真地以為他們能強迫中國資産階級走嚮它利益的左邊,叫中國工農走嚮他們利益的右邊,共同沿著剋裏姆林宮所劃定的對角綫前進。但革命的本質就在於剝削者與被剝削者都用最極端的形式來錶示自己的利益。如果敵對階級能依對角綫移動,那就沒有內戰的需要瞭。”但作者也反對後麵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鬥爭路綫,嘲笑這是“農民黨”,以一個叛亂農民階級的散漫的各部分為基礎”建立根據地是走不通的。但是,後麵局勢的翻天覆地的劇變完全打破瞭作者的判斷。這說明托派的道路也是錯的。斯大林的錯誤,不代錶托派就是正確的。這本書的中譯本語言鏗鏘,措辭尖銳,鋒芒畢露,富有革命的感染力,讀起來很流暢,令人欲罷不能。作者對中國有鼓舞激勵的感情,這值得贊賞。

评分

簡明扼要,直指要害,沒有具體的方法論,但能在這個篇幅成書已是顯著成就。這兩年學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碰到一件事,彆害怕給它定性,也必須給它定性,纔是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