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等,他在短篇小说的创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译者:
李文俊,著名翻译家,多年从事威廉·福克纳作品的翻译,1994年曾获中美文学交流奖。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9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做一补充。该作品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
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用我通常赞赏的口吻说,是“有巨大的信息含量”的小说。此前,对于福克纳,只闻其声,未读其作。只是知道他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大家。我在图书馆某个阴暗角落无意发现它的时候,赫然发现这本书收集在《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的集子...
评分近年来很少听到文学界像谈起一门阔亲戚那样大谈福克纳了,当“后现代”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疯狂涌来时,这位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美国南方乡下度过的作家就显得有些落伍和寒碜了,虽然曾几何时,他也是现代主义的顶尖人物,他对意识流手法的发展甚至超过了那位被肺病折磨了一...
评分怜悯与愤怒 —福克纳小说中的几个词 【钟表】 1910年6月2日是昆丁·康普生自杀的日子。这一天的早晨7点到8点之间,昆丁正式登场了。他从一个白痴的呓语里走了出来,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开口说话了。他在说时间,说他爷爷留下的那块表,当初他的父亲给他这块表的时候说:“这只...
评分 评分我之前说过这本书真是作者、读者和译者都辛苦的小说,阅读难度不小。 不过期末美国文学论文刚好研究是这书的叙事技巧,查了蛮多资料看了好多文献,就把其中有助于一般读者理解小说的部分摘出来翻译并解释一下吧。 1.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书名来源于莎翁戏...
1.多时间线闪回真的是一种阅读困难。人物名字众多又是另外一个阻碍。2.第二个章节开始,慢慢在钟表的嘀嗒声里故事更加立体化,并有哲学意味了。3.看完白痴讲的一团糟的美国家庭的故事,我不确定看完对我有任何收获,这是一本多么难看的书呀。蜗牛
评分几乎无懈可击的杰作,四个乐章渐次从混沌中发生秩序,阅读过程接近解密.相对于前卫的一二章,我反倒更欣赏稍传统些的第三章活灵活现的毒舌碎嘴. 李文俊先生是广东人,北方方言却能信手拈来(大约是在将美国的南北方与中国相类比的缘故),佩服.
评分另一种意识流形式 故事性意识流 结构讨巧 架立于南北融合产生的文化 种族冲突大背景之下 通过四个人物在两个大时间节点的表述 勾勒出一个小镇大家族最后一代人的悲凉没落 福克纳很厉害 属于专业水平很强的作家 但非顶流 人工雕琢感很重 不论从故事结构 人物生平都经过了严苛的打磨塑造 这是福克纳厉害的地方 也是没法封神的地方
评分在同一个故事里,不同的人即不同的棱镜,解读出不同的世界信息,写就不同的人生选择。但家族甚至家园的起伏命运,由整体决定却很难由一人改写,这种拥抱必然与虚无的无力感,令人倍感挫败,逐渐消磨掉人们应对生活的信心,从而由一个合力的社会走向飘零挣扎的个体。
评分1.多时间线闪回真的是一种阅读困难。人物名字众多又是另外一个阻碍。2.第二个章节开始,慢慢在钟表的嘀嗒声里故事更加立体化,并有哲学意味了。3.看完白痴讲的一团糟的美国家庭的故事,我不确定看完对我有任何收获,这是一本多么难看的书呀。蜗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