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原万里(1950-2006),日本作家,文化学者,俄语翻译。早年就读于布拉格的学校,返回日本后长年从事驻外俄语翻译工作,并发表多部文学作品。作品多与日俄文化交流相关,著有《旅行者的早餐》《奥尔加·莫里索普娜的反话》《米原万里的口译现场》等。
《旅行者的早餐》是作家米原万里的美食美文随笔集。
人类舌尖上永远住着一对好邻居,深厚的文化和有趣的笑话。米原万里身为知名俄语翻译家,也是赫赫有名的“毒舌美人”,自如地游走在欧亚大陆,记录下爆笑吐槽的舌尖之旅。
兴高采烈地在俄罗斯吃鱼子酱,愁眉苦脸地在捷克吃炸鲤鱼,去欧洲寻找童年的美味土耳其蜜糖,又在派驻西伯利亚时吃新鲜的冰鱼刨屑……米原万里追随着难以满足的味蕾,游走在饮食文化的广阔地图上。食物满足了饥肠辘辘的肠胃,也抚慰了漂泊不定的心灵。不论美食还是烦恼,通通一扫而空!
吃好吃的东西要死,不吃也要死,无论如何都要死的话,不吃就太浪费了!
很多人喜欢按血型将人进行分类,而我会先把人分成“为活着而吃饭”和“为吃饭而活着”。前者多为喜欢空想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后者多为乐天讴歌人生型的现实主义者。——米原万里
彼得·维尔与亚历山大·格尼斯在《亡命俄国料理》中写道,“将人们与故乡牵系在一起的线有很多,比如灿烂的文化、伟大的人民、光辉的历史。然而,最结实的那一根线牵系的是灵魂?不,其实说到底是胃。这已经不是线了,而是一根绳子,一根坚固的绳缆。”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
评分 评分最近抽空看了《旅行者的早餐》,当然,最大的空闲就是在上级单位签完字,坐在大厅里等车时候,当时刚好看到,妈妈用老虎黄油做了厚松饼,顿时觉得自己饿到眼花。 最初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给我的,她用了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特别有意思,但是看完之后也不知道讲了些什么。” 看...
评分原来米原万里2006年过世了。 她跟随信仰共产主义的父母搬迁去异国他乡、不服气要跳芭蕾、东大俄文研究生、传奇的俄文同传、年纪轻轻病逝。经历和个性造就的直率坦诚的米原,给人一阵清风拂面,却孤独离开,仿佛和消散的年代和那些信仰一起,不免令人感伤,真是天妒英才啊。 但...
评分米原万里有几个标签——日本作家、文化学者以及俄语翻译。而在她所创作的《旅行者的早餐》这本书里,这三个标签都大有用处,哪个也少不了。当然,另外还有一个标签,是“隐藏”在书中的每一章里的,那就是“吃货”。用她所引用的一句俄国谚语来说,就是:“吃好吃的东西要死,...
很轻松的读物,关于苏联和东欧国家饮食的逸闻称得上妙趣横生,好想看书中提及的那些书啊,《华沙贫穷物语》《伏特加的历史》《亡命俄国料理》《拉鲁斯料理大百科》。最后一部分Largo可以整章删除不要。。
评分旧大陆的人类,对新食材的态度,保守到让人吃惊。对“旅行者早餐”、土耳其蜜糖、狐臭山羊奶的讲述都很有意思。英米黑暗料理被怼到无下限,大概是这种对食物没有追求的族群,才能霸占世界(到哪里都能吃得香)吧。相当风趣且平易近人的一本子,大量的亲身亲历,查了下作者米原万里,竟已经去世了(才56岁,一直未婚)。一个狂热迷恋芭蕾舞的日本共产党干部子女,变成一个日本俄语同传达人、喜爱阅读一天七本、涉猎欧亚大陆美食的大胃王。为吃饭而活着,活着是为了吃饭的问题,居然触发了我对 little hunger 与 great hunger 的思考。如果这本书依然是关于 little,米原大约是在用生命践行 great
评分能从各种民间传说童话故事中捕捉跟吃有关的信息,然后追根究底,还为此出了一本书,米原万里是真吃货无疑了。不管是出差公办还是旅行看房最终都变成吃为主题,一个为吃饭而活着的有趣的人。
评分一个文艺美食段子手的自我修养。
评分很有味道的美食文化随笔,穿插有关的历史、文化、风土、冷笑话。作者很是开朗有趣,吐槽也很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